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随遇而安(精)
ISBN: 9787559429537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多年父子成兄弟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 ,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 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 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 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 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 —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 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 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 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 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 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 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夹皮棉,四 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 狐肷。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 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 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 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 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 ”),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 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 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 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 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 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 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 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 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 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 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 ”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 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 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 不中吃,叫作“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 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 。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 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 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 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 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 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 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 花卉那时还不大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 ,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 ,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 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