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分钟读懂心理学

每天3分钟读懂心理学
作者: 京师心智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05
折扣购买: 每天3分钟读懂心理学
ISBN: 978750932273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92年8月28日,英国财政大臣莱蒙站在财政部的门口,面对电 视摄像机,又一次表达了绝不降低英镑汇率的强硬立场。他说:“英镑 不可能贬值,英国不会退出汇率机制。”而正是这一次电视表演,被索 罗斯看出了问题。因为大多数人一分钟眨眼6到8次,但莱蒙面对摄像 机的时候,竟然一分钟眨眼64次。索罗斯作出了判断,莱蒙缺乏信心, 他在说谎。结果,国际金融投机商在短短几天内卖空了价值100亿美元 的英镑,迫使英镑贬值,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而索罗斯则从中赚取 了高达20亿美元的利润。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身体和思想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当一件事发生在人们身上的时候,就会影 响精神活动,进而反映在身体动作上。比如,当人们在说谎时,闭上眼 睛的时间会比说真话的时间要长;人们兴奋起来时瞳孔就会自然而然地 放大。人的任何一种思想活动都会导致身体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因此, 观察和捕捉这些外部的行为信号,就能在人际交往中无往而不利或是揭 穿生活中的骗局。 怎么才能知道对方是不是在撒谎呢?一个最重要的观察技术就是识 别非语言的欺骗姿势。当我们撒谎(看见或者听见不真实、不可想象的 事情)时,我们往往用手捂住自己的嘴、眼睛和耳朵。一个儿童,如果 他说了谎话,他会用手将嘴捂住。如果他不愿意看到某些东西时,他们 会用手或者胳膊捂上自己的眼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人们手脸并用 的姿势会变得更加精炼,也不那么明显了,但仍然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 来。 在所有的表情中,眼晴的信息是最丰富的。前一段时间,作者跟朋 友在街上遇到了他的一个朋友,他在与他的朋友打招呼的同时眯了一下 眼睛。事后我问他是怎么回事。朋友告诉我,他们曾经是同学,但现在 却有一些过节。打招呼只是出于礼貌。 在生活中,遮住眼睛与眨眼、眯眼睛,这些表情都是头脑试图阻挡 或者避免它看到的欺骗或谎言行为。如果谎言很大,人们往往故意看别 处,通常是看地板,以避免听者对她们的凝视。这种非语言行为叫做“视 觉阻断”。 除了表情,一些动作也值得注意。这些动作会充当叛徒,泄露人内 心的秘密,戳穿谎言。 当人们试图不听谎言时,便会把手放在耳朵上面或者耳朵周围,这 是成年人的一个姿势。儿童不愿听训斥时,便会用双手捂着耳朵。实际 上人们把手放在耳朵附近时,就是儿童同类姿势的一个翻版。揉耳朵、 用指尖来回钻耳孔、揪耳垂、揉耳朵的背面、用整个耳垂捂住耳孔,如 果你看到有人有这些动作,就说明此人听腻了别人的或者他自己的谎言。 另外,在听者感到乏味时,一般会用手支撑他的头,那是一个信号, 表示他必须用手支撑着他的头,以免打瞌睡。听者厌倦的程度,同他的 手和臂支撑头的程度联系在一起。当听者感到十分乏味时,他的头完全 靠手来支撑。同样,用手敲打桌子和用脚不断拍打地板的动作也是乏味 的信号。并且,敲拍的速度越快,此人就越不耐烦。 当人们在作出评价的时候,会用握着的手支撑着脸。如果人们已经 失去兴趣,那么,支撑的位置会略有变化,一般改用手掌根部来支持头。 与作出评价姿势的不同在于,人们感兴趣的姿势是把手放在面颊上,而 不是用来支撑头。 当听者交叉双臂时,他们不仅对讲话内容的注意力较差,对讲演者 也有比较消极的看法。双臂交叉姿势意味着防御或者否定的态度。当一 个人在排队的行列、咖啡店、电梯里等处在陌生人的中间时,往往采取 这样的姿势。实际上,当你采取相应的态度时,任何姿势都是舒服的。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他们之所以习惯于交叉双臂,是因为这样比 较舒服的原因。 这是儿时的行为习惯的一种遗留。我们小时候,每当受到威胁时, 便躲在桌子、椅子、家具或者家长的后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躲藏在 固体东西后面的做法不再恰当时,我们便学会了把双臂交叉在胸前以躲 避威胁。当我们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便学会了使用姿势不那么明显的方 式交叉双臂,辅之以双腿交叉的姿势。当我们年龄更大的时候,双臂交 叉的姿势就越发不明显。把一只或两只手臂放在胸前,就形成了一个障 壁,用来阻挡威胁或不愉快的情况,别人几乎觉察不出来。总而言之, 当一个人因为不安而采取防御姿态时,就表明他感觉受到了威胁。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