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殇思

甲午殇思
作者: 刘声东//张铁柱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甲午殇思
ISBN: 9787547608531

作者简介

刘亚洲 上将 国防大学政委   金一南 少将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丁一平 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孟祥青 大校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肖裕声 少将 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罗援 少将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郭凤海 大校 国防大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   皮明勇 少将 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部长   张炜 文职二级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刘杰 大校 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教授   徐焰 少将 国防大学教授   彭光谦 少将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李安民 大校 海军指挥学院战略系主任   邢广梅 大校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舒健 大校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   姜春良 少将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尤永斌 上校 海军潜艇学院政治教研室主任   方堃 大校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侯昂妤 上校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   丁伟杰 大校 山东省威海军分区司令员   杨建立 大校 沈阳军区65711部队政治委员   苏小东 大校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   刘化军 上校 海军陆战学院训练与管理教研室主任   张煌 少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助理研究员   王晓彬 大校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肖天亮 少将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   余爱水 少将 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靳明臣 上校 内蒙古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内容简介

黄海大战前的北洋海军,从表面看软件、硬件都 具有相当实力。 清廷正是出于此种自信,才在丰岛海战之后毅然对日 宣战。 日本精心策划了这场战争。但碍于北洋海军,日 本也没有必胜的 把握。首相伊藤博文在丰岛海战后对同僚说:“似有 糊里糊涂进入(战 争)海洋之感。”日本当时制定三种方案:甲,歼灭 北洋舰队夺取制 海权,即与清军在直隶平原决战;乙,未能歼灭对方 舰队,不能独掌 制海权,则只以陆军开进朝鲜;丙,海战失利,联合 舰队损失沉重, 制海权为北洋舰队夺得,则以陆军主力驻守日本,等 待中国军队登陆 来袭。 日本为胜利和失败都做好了准备。所以如此,是 感觉到自己海军 力量不足。 首先,日本海军的投入少于清朝海军。从1868年 至1894年3月, 日本政府共向海军拨款94805694日元,约合白银6000 多万两;只相 当于同期清廷对海军投入的60%。 其次,联合舰队组建仓促。1894年7月19曰丰岛 海战前6天,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刚刚编成,主力战舰大多1890年以 后才下水,舰 龄短,官兵受训时间也短。相比之下,北洋海军1888 年成军,舰队 合操训练已经6年,多数官兵在舰训练时间达lO年以 上,这是日本 联合舰队无法比拟的。 其三,舰只混杂,有的战斗力甚弱。据日方统计 ,联合舰队12 艘军舰参加黄海海战,共计40840吨位;北洋海军14 艘舰艇参战, 共计34466吨位(我方统计北洋舰队参战舰只i0艘,未 算开战后赶 来增援的“平远”“广丙”2舰及2艘鱼雷艇)。日方 在总吨位上只 是貌似强大。如“西京丸”舰,战前刚由商船改装, 排水量4100吨, 仅一门120毫米火炮,且船体大大高出水面,极易被 击中。又如“赤城” 舰,排水量622吨,航速10节,与“西京丸”舰并称 为“羁绊手足、 老朽迟缓之二舰”。再如“比睿’’舰,是一条全木 结构的老舰,三根 高耸的木桅杆使它看上去更像中世纪的海盗船。 大战之前的中日海军,总体看中方的优势还稍大 一些。 但当战场不再是操演场时,平日训练的差异立即 显现了。 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在布阵上陷入混 乱。提督丁汝昌 的“分段纵列、犄角鱼贯之阵”,到总兵刘步蟾传令 后,变为“一字 雁行阵”;随后针对日方阵列我方又发生龃龉,交战 时的实际战斗队 形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时间不长,“待日舰绕 至背后时清军阵 列始乱,此后即不复能整矣”。这种混乱致使今天很 多人还在考证, 北洋舰队到底用的什么阵形。 其次,还未进入有效射距,“定远”舰首先发炮 ,不但未击中目 标,反而震塌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从桥上摔下严重 受伤,首炮就使 北洋舰队失去了总指挥。黄海大海战持续近5个小时 ,北洋舰队“旗 舰仅于开仗时升一旗令,此后遂无号令”,一直在失 去统一指挥的状 态下作战。刘步蟾、林泰曾二位总兵,无一人挺身而 出替代丁汝昌指挥。 战斗行将结束,才有“靖远”舰管带叶祖升旗代替旗 舰,可升起的 也只是一面收队旗,收拢残余舰只撤出战斗而己。 第三是作战效能低下,击之不中,中之不沉。激 战中掉队的日舰“比 睿”号冒险从我舰群中穿过,相距400米“来远”舰 发射鱼雷,不中, 让其侥幸逃出。目标高大的“西京丸”舰经过北洋海 军铁甲舰“定远” 舰,本已成射击靶标,“定远”发4炮,2炮未中;“ 福龙”号鱼雷 艇向其连发3枚鱼雷,也无一命中,又让其侥幸逃出 。日方600余吨 的“赤城”舰在炮火中蒸汽管破裂,舰长阵亡,弹药 断绝,大樯摧折, 居然也不沉,再侥幸逃出。李鸿章平日夸耀北洋海军 “攻守多方,备 极奇奥”“发十六炮,中至十五”,在真枪实弹的战 场上烟消云散。 有资料统计,黄海海战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而北 洋各舰平均中弹 107.71发。对方火炮命中率高出我方9倍以上。 北洋舰队官兵作战异常英勇。其宁死不退、誓与 军舰共存亡之气 概,让外籍雇员都留下深刻印象。但对军人来说,胜 利没有替代品。 战场决定胜利,战场不能孕育胜利。很多东西仅凭战 场上的豪壮不能 获得。最辉煌的胜利,只能孕育在最琐碎枯燥、最清 淡无味的承平。 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海军在一片承平的环境中, 军风严重毒化。《北 洋海军章程》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 不建衙,不建公馆。” 可实际情况是“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 士去船以嬉”; 水师最高指挥官丁汝昌,在海军公所所在地刘公岛盖 铺屋,出租给各 将领居住,以致“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对这种 情况,李鸿章睁 只眼闭只眼。直到对日宣战前一日,他才急电丁汝昌 ,令“各船留火, 官弁夜晚住船,不准回家”。 章程同样规定不得酗酒聚赌,违者严惩。但“定 远”舰水兵在管 带室门口赌博,无人过问,连丁汝昌也侧身其间:“ 有某西人偶登其船, 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同坐斗竹牌也。” P10-12

1. 军政领导高度关注。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专栏文章在发表之初就得到国家军政领导的多次批示、关注与表扬,“可以汇集出版并向社会推荐”。

  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小组”认为“甲午殇思”专栏文章振聋发聩,国殇如剑直指人心,“这些真知灼见既能帮助人们梳理历史思绪,也能帮助人们增强时代担当”。

  总政宣传部“军事新闻阅评小组”则认为系列文章站在时代与全局的高度,对甲午战争进行客观冷静的反思,科学揭示失败的原因,深刻总结血的教训,激励国人知耻而后勇,“是一组值得反复研读的好文章”。

  2. 具有阵容豪华的作者队伍,声望高,号召力强。

  拥有包括空军上将刘亚洲、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海军副司令丁一平、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祥青、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在内的28位军事名家,共计将军13位、大校11位、上校3位、少校1位。

  3. 内容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可读性。

  作者中既有长期从事军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军队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还有基层部队的一线指挥员,其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反思重点也较为多样——宏观处从国家制度到军队建设,从文化力对比到海防思路分析;微观处从战略设置到战术执行,从国际法运用对比到谍报战后果,不仅让人开卷即有收获,同时对我国的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4. 普通读者已经开始强烈反响。

  截至3月25日,互联网上的点击率持续攀升,各类信息转载、跟帖超过 4000 万条,各类载体受众超过5亿人次。

  5. 引领阅读思潮。

  本书对甲午海战进行了立体解剖,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拓宽阅读者的视野,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在国人回归硬汉情结的潮流下,本书也可激发青少年读者的青春热血和阳刚之气,引领阅读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