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科学路——山东科学家传记

红色科学路——山东科学家传记
作者: 王晶
出版社: 山东人民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93.90
折扣购买: 红色科学路——山东科学家传记
ISBN: 97872091323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深耘麦田穗重重 ——记农作物栽培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 李燕刘观浦 第一章?求学之路 一、稚龄入学 江浙早春,荠麦青青。1921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初四),余松烈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一个商人家庭。祖父余锦奎,父亲余苍霖(1893年生)、母亲朱韵琴(1897年生),叔父余省霖。余苍霖与朱韵琴生育两个男孩,长子余松潜(1917年生),次子余松烈。 余松烈的祖父余锦奎是个商人,余苍霖和余省霖很小的时候就在余锦奎所开的店里学生意。余松烈的哥哥余松潜高中没毕业就在银楼学生意,很快就当上了一家小银行的经理。 1926年9月,余松烈被送到洪塘小学读书,在洪塘小学读到二年级,继而转到庄桥镇私立集成小学读三年级。当年庄桥商人集资创办集成小学时,余松烈的父亲余苍霖是出资人之一。 读小学时,余松烈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有行、修、数、道、策,课程有算学、国语、历史、地理、体育等。 二、考入宁波中学 1932年6月,余松烈在慈溪县庄桥镇私立集成小学毕业,完成了6年小学教育。9月,考入宁波中学(浙江省立四中)。 宁波中学始建于1898年。一百多年来,宁波中学始终贯穿“爱国、进步、科学、文明”的办学主旋律,遵循“自律、自立、自强”的校训,以培养“有文化素养、有健全体魄、有创新精神、有竞争能力”的一代新人为育人目标,培养了包括11名院士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 在宁波中学,余松烈学习的课程有党义、童子军(军训)、国语、英语、算学、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化学、物理、图画、音乐、手工、生理卫生、体育等17门,均属必修课。除动物、植物、生理卫生只开一个学期和矿物、化学、物理只开一个学年以外,其他11门课程贯穿三年六个学期。余松烈各科考试分数和操行评价均在中等偏上。 三、上海滩初涉农学 1935年夏天,余松烈从宁波中学初中部毕业。因父亲在南京经商,初中毕业后,余松烈随父亲来到南京,住在父亲经营的庆和银楼,秋季考入南京市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做走读生。 1937年夏天七七事变爆发,就在南京遭到轰炸后的第二天,余松烈避难逃离了南京。9月,余松烈辗转来到浙江省吴兴县,借读于东吴大学吴兴附中。不到三个月,日本兵侵入吴兴,1938年春他又避难抵达上海。1938年秋,进入上海私立致用大学农学院读书。由于学籍问题尚未明确,1939年秋,余松烈考入搬来上海的南通学院农科,同时,继续利用晚上时间到致用大学农学院补习学校听课。 在上海私立致用大学农学院和南通学院农科学习期间,余松烈接触到了农学专业基础课,对农业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他受到陈振铎等名师的影响,其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与中学时期相比,有了根本转变。对于在补习学校学习的情形,余松烈晚年仍记忆犹新: 1938年5月,我们避难于上海租界。晚上到致用大学农学院补习学校听课,我们没事就去听课。补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大学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课比较系统,老师讲,同学记。 日本侵略我们中国,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我的学习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初中、高中学习一般,还在看小说,什么《三国志》呀,《水浒传》呀,对功课学得不精道。自从到补习学校学习,我改了,我要学得精道。老师讲的我记下来,老师指定的参考书我看,重要的记下来,整理笔记,印象比较深刻,考试成绩也提高了,学习比较好。我们在补习学校,学习的课程也考试,学习的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讲课的老师是有名的回国留学生,像陈振铎老师讲的肥料学,就讲得很好。 (余松烈口述) 四、协大结良师益友 余松烈在上海私立致用大学农学院和上海南通学院学习农科,但他只是念念书,听听老师讲课,不接触实际。恰逢此时,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到上海招生。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在当时的农业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余松烈和同学郑广华、邵霖生等几个人参加考试,都被录取了。1941年春,余松烈和几个同学一起离开上海,通过敌伪封锁线,到位于福建邵武的私立协和大学农学院读书。从那时起,余松烈和郑广华、邵霖生异乡客地,离家千里,他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彼此相互帮助,逐步成为患难之交。 在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为余松烈他们讲授生物统计课的是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归国的赵仁镕教授,讲授作物遗传育种课的是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农工大学留学回国的汤文通教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受名师影响,余松烈学习更加努力 认真,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好,受到师生关注,也得到生物学教授、农艺系主任林成耀的赏识。当时,林成耀为学生讲授普通作物学、遗传学、作物设计实习等课程。1941年夏,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农业高校学生学业竞试,林成耀指定由余松烈代表学校参加竞试,并指导余松烈学好两本书:一本是《遗传学原理》,一本是《植物生理学原理》,都是英文原版。余松烈采用老办法,记笔记,背笔记,竞试获农艺系全国第一名。在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学习期间,余松烈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为今后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这期间他与赵仁镕、汤文通、林成耀等教授关系密切,他不仅从这些教授身上学到了专业基础知识,还学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推出本书,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和全省科技工作者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血脉,树立“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的宏伟志向,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聚焦国家战略和省级战略需求,坚定创新自信、坚持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