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阿纳丝塔夏
ISBN: 9787515341439
弗拉狄米尔·米格烈,1950年7月23日出生于乌克兰。16岁时离家独立生活。1974年起居住于俄国的新西伯利亚,以摄影为业。1980年代中期成家,有一个女儿。当时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是西伯利亚企业家联盟的主席。1994年他组织了两场大规模沿西伯利亚鄂毕河进行的贸易之旅。1999年,米格烈设立了阿纳丝塔夏文创基金会。他在世界各地举办读者见面会。有些读者成立了有关保护自然的组织,其中一项目标就是创建万物和谐的家园。2010年作者的第十本书发行。2011年作者荣获顾氏和平奖。
第一章 /鸣响的雪松 1994年春天,为了建立西伯利亚极北区的贸易网 络,我的船自新西伯利亚启程,沿鄂毕河驶向北极圈 内的城市萨列哈尔德,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商务考察。 我们将考察团取名为“商队”:在三层的大型游 轮上设立商队的总部,以及用来陈列西伯利亚企业商 品的展示厅与商店;把另外两间头等舱的舱房装潢成 我的包厢、并刻意布置得很时尚,想在商务谈判时给 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商队预计向北航行3500公里,不仅造访较大的城 市,如托木斯克、下瓦尔托夫斯克、汉特曼西斯克; 而且还计划停泊在只有短暂的通航时期才能将货物送 达的小镇。 每到冬天,西伯利亚各地小镇会因鄂毕河结冰和 外地失去联系。 船队通常趁夜里航行,白天则定点停靠在城镇, 靠船员鸣响汽笛、大声播放音乐来吸引当地居民进行 交易。我们向居民收购珍贵的鱼货及泰加林的莓果、 越橘、干香菇和皮革毛料等,并和当地渔夫、猎人商 议常态性的贸易往来。 若夜间的天气不利于航行,商队会寻找最近的、 有人居住的停泊点,为那边的年轻人办一场海上派对 。这种活动在当地并不常见,这几年,文化宫与俱乐 部几近荒废,也不再举办文化活动了。 而现在,有一艘美丽的白色轮船自眼前经过,沿 河道轻驶而去……却突然调头,驶向自己所站立的岸 边…… 这艘船上还有酒吧、餐厅、舞池…… 你可以想象这些与世隔绝的村民们会有何等反应 ,以及我们受到欢迎的程度。 所有人全都争先恐后地抢着上船,抓住三小时游 览轮船的机会。最后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岸边,向河道 上美丽的白色倩影挥手告别。 商队逐渐远离较大的城镇、靠近北极圈,鄂毕河 也变得更加宽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岸边的野生动 物。 有时甚至连续航行一天一夜,也见不到一丝人烟 。在这方圆百里内唯一的交通要道两旁,举目所及尽 是针叶林。 当时我还浑然不觉,在这绵延数百里的泰加林’ 里,有一场即将改变我一生的际遇在等着我。 在返回新西伯利亚的途中,我让领航船停靠在一 座只有几栋矮房子的小村庄附近,这里离人多的地方 还有几十公里。我打算停留三个小时,让团员到岸上 走走,向当地居民购买便宜的鱼和野菜,同时也让这 些居民有机会向我们购买各种食物和商品。 我也决定下船去散散步。一下船梯便注意到,聚 集在梯子边打算上船的一群人中,有两位老人默默地 站在那里。 其中一位老人胡子很长,可能年纪稍微大一些。 他穿着由粗麻织成,长度及踝的连身斗篷,肩上的风 帽拉起盖在头上,看起来非常古怪。我经过他们身边 时,礼貌性地打了招呼,古怪的老人没有回话,只稍 微点一下头,他身边的同伴开口: “您好!愿您一切顺利。感觉上您是这里的总负 责人,对吗?您可以发号施令?” “是啊,可以,只要合情合理。”我回答他,并 没有停下我的步伐。 但老人却接着说下去。 他想说服我借他50名团员(我们总人数也不过65 人),和他进入森林。走一段距离船只停泊地点25公 里远的路途。我们的人被带到森林深处是为了砍伐一 棵正在鸣响的雪松——他们是这样说的。这棵雪松据 他所称高达40米,他建议我们将它砍成好几段,以便 徒手运回船上,且不能留下残枝;他还建议我们每段 可以再切得更小,一人拿一块,其余的除了分给亲朋 好友,也可以送给陌生人。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