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突破英汉互译(第三版)

十二天突破英汉互译(第三版)
作者: 武峰 编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40.08
折扣购买: 十二天突破英汉互译(第三版)
ISBN: 9787301353301

作者简介

武峰 ---------------------------- 武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学者,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拥有多年翻译课程的教学经验。在北京新东方学校数年的培训工作中,一直从事语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口笔译考试(CATTI)、翻译硕士(MTI)、考研及考博翻译、英语专业八级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

内容简介

第十二天 突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翻译 一、简单说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学习了十一天的英汉互译之后,我们逐渐了解到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来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著名翻译家尤金 ·奈达曾经说过,语言的背后就是文化。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先必须了解其文化,然后进行对比,才能认识到差异,最后再进行翻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从习语的使用和中文语言的特点来讲解中西方语言的差异。 二、中文习语的使用 中文习语在英文中可以称为 idiom,中文里的习语包括成语、歇后语、习惯用语等。那么这些习语在英汉互译时应当怎样翻译呢?请看以下的例子。 例句 1 What makes the revolution especially English? Obviously, it began in England.(本句选自庄绎传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 误:什么让这场革命特别地英国呢?很显然,它起源于英国。 分析 初读上面版本的译文,似乎它说出了原文的意思,但是实际上,译文没有注意到中英文语言的差异。译文中“特别地英国”让人无法理解,而且对原文中的代词 it也没有具体化。所以,此句翻译不当。 第一步:断句 What makes the revolution especially English? / Obviously, / it began in England. 断句之后的分析:整个句子结构简单,前面是一个疑问句,后面是回答,没有任何难点。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应当怎样理解 especially English,还有代词 it应当如何具体化。 第二步:翻译 什么让这场革命具有英国的特色 1呢?显而易见 2,这场革命 3起源于英国。 1. especially English中的 English可以认为是抽象名词,在这里增动词和范畴词,于是就翻译为“具有英国的特色”。 2. obviously这个单词可以表示“显然”的意思,但是在这里用习语更好,所以我们翻译为“显而易见”。当然,“不言而喻”也是可以的。 3.我们在讲解代词翻译的时候曾经说过,代词指明要点,所以这里的 it可以翻译为“这场革命”。 第三步:重读 正:什么让这场革命具有英国的特色呢?显而易见,这场革命起源于英国。(此版本来源于庄绎传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参考译文。) 翻译例句 1时要注意代词的译法和抽象名词的译法,还要特别注意习语的使用。 例句 2The land cracked and the springs dried up and the cattle listlessly nibbled dry twigs. 误:土地裂了,春天干了,牛群也无聊地啃着干树枝。 分析 例句 2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同学们会发现上面版本的译文毫无文学之感,而且还有很多单词翻译得不知所云,所以以上的译文并不是一个好译文。 第一步:断句 The land cracked/ and the springs dried up/ and the cattle listlessly nibbled dry twigs. 断句之后的分析:这个句子是并列句,由三个小句子构成,中间还有一些文学词汇,所以翻译时最好能用四字短语。那样,句子的语言就会更加完美了。 第二步:翻译 土地龟裂 1,泉水干涸 2,牛群也无精打采地 3啃着干树枝。 1.“土地裂开了”当然没有“土地龟裂”翻译得有文学色彩。 2.“春天也干了”源于 springs这个单词没有深刻的认识, the springs dried up翻译为“泉水干涸”才是正确的。 3. listlessly原本的意思是“无聊地”,在这里为把牛群形容得更加拟人化,所以翻译为“无精打采地”比较好。 第三遍:重读 正:土地龟裂,泉水干涸,牛群也无精打采地啃着干树枝。(此版本来源于庄绎传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参考译文。) 这样的译文才有文学的色彩,而且中间的四字短语较多,更加符合中文的要求。 例句 3可是我从头到脚淋成了落汤鸡。(此版本来源于庄绎传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 误:But I was drenched from head to foot like a chicken in the soup. 分析 例句 3中有两个经典的短语,分别是“从头到脚”和“落汤鸡”,但是上面版本的译文都是用了直译的方法,翻译出来的句子意思牵强,不能为人所接受。 第一步:分析生动连 可是我从头到脚淋成了落汤鸡。 这是一个短句,所以没有分译的问题,直接翻译即可。至于这个句子的谓语,“淋成了”是最准确的谓语动词。 第二步和第三步:翻译和重读 正:But I was drenched1 from head to toe2 like a drowned rat3.(此版本来源于庄绎传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参考译文。) 1.“淋”这个字用 drench翻译比较准确和合理。 2.“从头到脚”可以翻译为 from head to toe,用 from head to foot比较少见。 3. a drowned rat就是中文里“落汤鸡”的表达。在中文里,“落汤鸡”是指掉在热水里的鸡,用来比喻人浑身湿透的狼狈相;而在西方,由于下水管道铺设得比较多,容易滋生老鼠和其他一些害虫,下雨的时候,从下水道里经常会漂上来一些老鼠,这些老鼠也都是溺水而亡的,所以在西方,把被雨淋的人称为 a drowned rat。只有掌握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翻译语言。 翻译例句 3时主要需注意几个习语的翻译,还要注意“淋”是被动语态。 例句 4长相好看的人用不着浓妆艳抹。(此版本来源于庄绎传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 误:Beautiful people do not need many many heavy makeups. 分析 例句 4更加简单,里面只有“浓妆艳抹”这个词组比较难翻译,但是上面版本的译文对“浓妆艳抹”的翻译让人不知所云,所以在接下来的翻译中要注意这个单词的意思。 第一步:分析生动连 长相好看的人用不着浓妆艳抹。 这个句子比较简单,不需要分译。谓语也很明确,就是“用不着”。 第二步和第三步:翻译和重读 正:Physically attractive people1 do not need heavy makeup2.(此版本来源于庄绎传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参考译文。) 1.“长相好看的人”用 beautiful来形容似乎有点过分,因为一般人的长相不可能到 beautiful的程度,这种人一般都是长相出众。而“长相好看的人”用 physically attractive people已经足够了,其中的 attractive也不一定非要是“吸引人的”意思,形容一般人长得好看都可以用这个词。 2. heavy makeup也就是“浓妆艳抹”了,这个四字短语的翻译很有特点。 下面来说说中文四字短语的翻译。 TIPS 中文里四字短语的翻译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属于 AABB型,比如干干净净、漂漂亮亮、高高兴兴等。翻译这类词组时,把它们化为 AB来翻译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把“干干净净”化为“干净”来翻译,即 clean,其余两个是“漂亮”beautiful和“高兴”happy。 第二种属于 ABA′B′型,比如兴高采烈、浓妆艳抹等。同理,对这类词组可化为 AB或 A′B′来翻译,因为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兴高采烈”可化为“兴高”,翻译为 happy,“浓妆艳抹”可化为“浓妆”,翻译为 heavy makeup。 第三种属于 ABCD型,比如说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等。在中文里这类词组比较多,在翻译时应该用简单解释的方法。所以,“锐意进取”可以翻译为 forge ahead with determination,而“自强不息”可以翻译为 strive to strengthen oneself constantly。这类词组翻译起来难度要大一些,需要有较好的中文功底,把词组的意思用英文解释清楚就可以了。 例句 5近百年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境遇,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奋发图强的斗争。(本句选自《江泽民主席 199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话》的官方译文。) 本书以简单句和长难句分析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翻译的一些基本理念,总结出三大差异、两个步骤、五个规律、一个原则、十种译法。 每一天的学习内容都配有少量的课后练习、参考译文和精彩的视频课,让广大学生可以在短期内对英汉互译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