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南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沸腾的晓庄--中共晓庄支部革命历史影像
ISBN: 9787564195571
第一章 乡村在转变中 崛起于黄河流域的中华 民族,农业在历史上是最 主要的经济来源。19世纪 中叶,两次鸦片战争后, 西洋近代工商文明挟坚船 利炮和不平等条约侵入农 业中国。晚清名臣李鸿章 深察此种文明的侵入将给 绵延数千年的现存制度和 文化造成巨大危机,因而 发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警示。但是,这种警示 无力阻止传统农业文明退 出历史舞台的中心。在“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启示 下,体制内开明士绅发起 了洋务运动,戊戌知识分 子鼓吹变法维新,晚清政 府废除科举制度,举办新 式教育,预备实行宪政,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促成 共和政体,中国在艰难地 向工商文明这个新社会转 型发展。数千年农耕时代 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主 流的儒家伦理观念、熟悉 的生产生活方式,处处面 临近代工商文明的挑战。 两种文明在社会各个领域 、不同层面发生碰撞,彼 此排拒,又相互渗透,甚 至和平共处,形成一种不 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现代 文明的光谱。 统与现代交织 人们常常感叹,乡村变 了,过去那个乡村再也回 不去了。今天的我们是这 样,一百年前的先人们也 是这样,淡淡的一抹乡愁 ,萦绕在几代人的心头。 我们扪心自问,如果可 能,真的愿意回到过去的 那个乡村吗?今天的我们 不愿意,一百年前的先人 们也不愿意。我们不愿意 回到先前一直为吃饱穿暖 而日夕劳作的乡村,一百 年前的先人们也不愿再回 到先前那个刀耕火种、宗 法森严的乡村。正在消失 的想留也留不住,留下来 的是地名和乡音,更多来 自外部世界的新事物,不 断地改变着既有的现在, 让你感到新奇、新鲜。从 眼前说,这是转型时代传 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从 高远处说,这是转型时代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国。 1917年夏季,陶行知在 美国留学三年后回到祖国 ,目睹转型变迁中的社会 ,曾经描画了这样一幅生 活场景: 一个内地农民坐在现代 的火车车厢里,一面用火 刀石点着旱烟,一面好奇 的打听着美国的女权运动 ,或是热情谈论抵制洋货 以证明其爱国心……这种现 象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家庭中、在学校里 、在教堂、在社会和国家 中。 拿着火刀石点着旱烟的 内地农民形象,如果再添 上古铜色的皮肤、刀刻般 的皱纹、铁条似的手指, 将更加生动。不用说,这 是数千年农业中国的经典 素描。但是,他现在却能 享受着比人力车更加快捷 的西洋火车,听着闻所未 闻的传奇故事——在《三 国演义》《水浒传》里怎 么也看不到的什么女权运 动。其实,他所接触到的 新鲜事物,远远不止这样 几件东西,诸如花式洋布 、洋瓷面盆那么好看,洋 火、洋油、洋锹那么便利 实用,内地河道里行驶的 小火轮比划桨摇橹的小木 船既省力又舒适,汽油灯 比豆油灯更加明亮……近代 工商文明的物质成果,提 升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品质 。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