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人民
原售价: 24.80
折扣价: 14.70
折扣购买: 长城史话/新编历史小丛书
ISBN: 9787530004302
上篇 长城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这两句话具体地 概括说明了长城的两个方面。一是说它延续修筑时间之 长,二是说它工程之宏伟。的确,这两者在世界上其他任 何地方都是难以找到的,可称得上是绝无仅有。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中 的诗句,已经成了中外人士、专家学者、旅游观光者们认 识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名言。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 己的历史,如果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外国人要 了解中国,如果不了解长城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长城所 记载的中华民族上下2000多年的历史内容太丰富了,所表 现的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坚强勇敢的本色太形象了,所 点缀的锦绣山河也太壮丽了。 长城的内容非常丰富,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在理论上 将长城作为一门学科的“长城学”正在兴起。在实践上对 长城的实地考察测绘尚未完成,需要研究的课题尚多,所 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但是多少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各 方面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现就50多年来对长城的了解和认识,发表一些 个人的意见,请教方家高明。 长城的历史地位 关于长城的历史地位、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褒 之者甚多,贬之者也不乏其人。参加论辩者有帝王将相、 公侯贵族、专家学者、黎民百姓等等。他们根据各自的立 场、不同的地位,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真可说是百家 争鸣,各抒己见。 关于长城的功过与作用问题,可以说从它开始出现不 久,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2000多年来虽然众说纷纭, 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主张修长城者,认为它是安定边 疆、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之必需,代表人物有汉 文帝、桑弘羊、刘向、隋炀帝、唐太宗、杜甫、赵秉文 等。主张长城无用、劳民伤财者有武臣、贾山、刘安、陈 琳、贯休、郑震、李东阳、康熙、乾隆等等。此外还有主 张长城必需,因有功当代,但不施仁政则国仍不保者,有 贾谊、司马迁等等。历史上所有的论争大都处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统治者更是出于统治的需要、统治的策略,进 行评价。如清康熙、乾隆虽然口称“在德不在险”,但实 际上仍然在加强武备,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而且也 修缮或增筑了一些长城关隘。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对长城做过历史 的较为客观的评价。他除对工程之宏大给予称赞之外,认 为长城主要为当时国防之必需,有功后世,但统治者的暴 政是错误的。他说:“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 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 观。……秦始皇虽以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 ……为一劳永逸之计,莫善于设长城以御之。始皇虽无 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见 《孙文学说·知难行易》) 自孙中山以后,又有不少人对长城的历史地位与作 用、功过是非予以评说。褒者有之,贬者亦有之,各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