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59.00
折扣购买: 古代中日关系史
ISBN: 9787513947411
唐朝方面的接近与请求改国号为“日本”(节选) 《大宝律令》制定后的遣“唐”使 律令的“律”指的是刑法,“令”则是律以外的基 本法。701 年,即大宝元年,律令制定完毕,因此称作 《大宝律令》。该律令以唐朝律令为蓝本,根据倭国的 国情加以修改。在此之前,倭国已经有天智天皇时的《 近江令》和天武、持统天皇时的《飞鸟净御原令》,而 《大宝律令》是第一次完成了律和令的编纂。 大宝律令的施行象征着倭国向唐朝式的中央集权体 制迈出了步伐。那么,焕然一新的倭国又要和唐朝建立 怎样的关系呢? 从严格意义上说,由粟田真人带领、于702 年出发 的使节团并不是遣唐使,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朝代名从 唐改成了周。倭国使者来到中国后才发现改朝换代以及 史无前例的女性皇帝武则天的登场,感到大为震惊。史 料是这样记载的: 初至唐时,有人来问曰:“何处使人?”答曰:“ 日本国使。”我使反问曰:“此是何州界?”答曰:“ 是大周楚州盐城县界也。”更问:“先是大唐,今称大 周。国号缘何改称?”答曰:“永淳二年天皇太帝崩, 皇太后登位。称号圣神皇帝,国号大周。”问答略了, 唐人谓我使曰:“亟闻,海东有大倭国,谓之君子国, 人民丰乐,礼义敦行。今看使人,仪容大净,岂不信乎 。”语毕而去。(《续日本纪》庆云元年七月甲申条) 唐人口中的“君子国”来自成书于汉朝的《山海经 》,据说居民都是衣冠整洁、为人谦让。“人民丰乐” 这四个字只有在佛教经典中才完整出现过,意思是如果 崇尚佛法,让国土平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一天也就不远 了。“礼”和“义”则多见于儒家经典,由此可见,唐 人的赞词是由三种来源不同的修辞构成的。 粟田真人与武则天 我们无法查证《续日本纪》是否忠实记录了唐人的 发言。不过《旧唐书·东夷传·日本条》中记载“真人 好读经史,解属文,容止温雅”,对粟田真人确实给予 了很高的评价。 粟田真人在653年的第二次遣唐使中以僧人的身份 入唐,回国后因为才华受赏识而还俗。在日本古代,僧 人为了修行需要阅读大量汉文佛经,算是受过高深教育 的精英。律令制时代早期,很多僧人还俗后在朝廷做官 ,发挥他们的学识。粟田真人就是其中之一。 粟田真人被选为使团的领袖还有另一个原因。在唐 朝,佛教知识是贵族必备的常识,入唐后,与唐朝贵族 交流时就需要用到佛教的基础知识。粟田真人受过良好 的教育,又精通佛 教知识,还有过入唐经验,是担任大使的最佳人选 。 第七次遣唐使做好了准备,终于朝见了“周朝”皇 帝。她的名字是武曌,一般称她为武则天,在日本则更 多使用“则天武后”这个称号,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 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