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追忆那些年的绝代芳华(精)/美书坊系列
ISBN: 9787512429017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自古江浙多才子。据史料记载,明清两朝,百分之七 十的进士都来自江苏和浙江。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何以 才子都生在了这个地方,而不是别处? 其实稍加琢磨,原因极其简单。因为此处乃鱼米之乡 ,富庶之地,人们衣食无忧,在酒足饭饱之余,自然就能 “六经勤向窗前读”了。倘在别处,饭都吃不饱,哪有工 夫读书?雨且这里山水明丽,钟灵毓秀,天地自然就孕育一 些人杰出来。读书之余,寄情山水,闻花落泪,见月伤心 ,诗词就此落成,才子就此诞生。 有才子的地方,就有士族。一般来说,士族都是钟鸣 鼎食、诗礼簪缨之家,对于后代的教育极其重视,因此不 仅产才子,往往也会出一两个才女。 东晋的谢安,下雪天无事,就把众子侄召集一起,为 他们讲解文学。不一会儿,雪花变大,纷纷扬扬。谢安就 指着门外的大雪,笑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安的侄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朗的妹妹谢道韫当时也在场,就回应道:“未若柳 絮因风起。” 谢安大笑,夸谢道韫的此喻更好,此其兄的境界高出 许多。 于是谢道韫作为一代才女的形象便流传至今。 千年以后,又一位才女在江南出世。她虽然没有在雪 天咏雪,但她的一生所为,足可供后人咏叹,与谢氏媲美 。 她就是众所周知的林徽因。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她的祖父 林孝恂,是清末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直在浙江做官 。得知儿媳妇生的是一个千金,林孝恂欢喜不已,就从《 诗经·大雅》里“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一句中摘出“ 徽音”二字,为孙女命名为林徽音。 之所以后来改为林徽因,是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 候,有一位叫林徽音的诗人,是个男的,经常在报纸杂志 上发表诗作。而林徽因当时也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诗作 ,两人的名字经常被搞混淆。为此《诗刊》还专门发过声 明。 林徽因性格高傲,看到这种情况,就说,我不怕别人 把我的作品当成他的,我只怕人们把他的作品当成我的。 然后就改名为林徽因。 林家原本是福建闽县的,因为林孝恂做官而迁徙到杭 州,所以在当地不算望族。但是林家三代人,却出了不少 人才。林孝恂是翰林,膝下有两男五女。长子林长民,就 是林徽因的父亲,在林徽因两岁的时候赴日本早稻田大学 学习法律政治,后来一度任南京政府参议院秘书长、段祺 瑞执政府的司法总长,成为政界风云人物。次子林觉民, 就是黄花岗起义中那个写下《与妻书》的革命烈士,他“ 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 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还表示如果能够革除暴政 ,虽死也瞑目。连清廷的官员都称赞他“面貌如玉、心肠 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林徽因就更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