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元宇宙大传播
ISBN: 9787517712923
聂有兵,男,1978年生,重庆大学法学学士,南开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曾就职于多家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上市公司,现为广西贺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及新媒体经济和文化,主持或参与多个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十余篇。
"前 言 2021年为“元宇宙”概念大火的一年。中文“元宇宙”一词来源于英文“Metaverse”,最初见于1992年著名的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奥?斯蒂文森(Neal Stephenson)撰写的《雪崩》(Snow Crash)一书,其中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Metaverse。《雪崩》也就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元宇宙概念的公开正式出版物。2021年以来,我国在公开正式出版物上首次使用这一概念是在信息行业语境下。根据百度搜索结果,按时间排序后可知,《中国经营报》记者陈溢波、吴可仲在2021年4月30日的文章《竞逐“元宇宙”赛道:巨头的游戏?》中开始涉及此概念。而在中国知网上可查询到的朱嘉明2021年6月21日发表于《经济观察报》上的文章《“元宇宙”和“后人类社会”》认为,“维基百科对‘元宇宙’的描述更符合‘元宇宙’的新特征: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此后到今天为止(2021年11月14日),不到7个月时间,中国知网中可查询到的以“元宇宙”为题名的文章便达到了167篇,排除哲学等学科的文章后还有140篇。信息行业语境下与“元宇宙”相关的、在公开正式出版物发表的论文、文章都分布在2021年下半年,时间十分集中。通过百度搜索,其他自媒体等非知网收录文章,也达到了644篇。这也说明了“元宇宙”概念的火爆。 近几十年来,信息行业的新兴热词是最多的,这无疑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近20 年,信息技术引领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被称为新的工业革命。这种定位无疑体现在了社会符号和大众文化上。但是,新兴词汇的涌现也造成了一般人的困惑,要深入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往往需要更多的解释和宣传。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概念火爆并不完全是炒作的结果,这一点从世界最大的社交媒体脸谱(Facebook)宣布改名为“Meta”、全面转型“元宇宙”领域可见一斑。为了进一步阐述“元宇宙”的概念,深度描绘元宇宙可能带来的影响, 本书并不打算全面描述元宇宙所带来的对各行各业的冲击,而主要针对两个大的方面:大众传媒和人类社会。本书将对这两者在信息行业语境的“元宇宙”概念下会发生何种变革进行缩写式的描绘。 为什么是传媒行业?我们知道,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变革,对普通大众而言可感知的几个大方面,一是生活的便利性,例如移动支付;二是处理信息的快捷性,例如工作联系用钉钉;三是社交网络的发达,例如微信、QQ;还有就是资讯及娱乐,例如今日头条、抖音等占据普通人大部分闲暇时间的App。这几个方面中,后两者可以归纳为传媒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业的最终结果是加速信息流动,而传媒业的核心是信息的流动。传媒对于人类文明的改造,对于人际关系的改造,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元宇宙这个兴起于信息业的概念,必然也会在传媒业上体现得“浓墨重彩”,将其与传媒业的关系阐述清楚,会更好地为普通人所感知。 元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则是更为重要的一环,属于不得不提的要素。其对人际关系的解构和重建,对经济活动的再发展,对人类生存哲学的影响,都是颇有趣味的话题。 本书从以上两个大的方面对元宇宙概念进行解析和展望,有利于感兴趣的读者,抛开一些技术细节,多角度来理解元宇宙。 " 元宇宙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虚拟现实的生活空间,从更远的角度讲,元宇宙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传播即到达。人类通过元宇宙实现了角色转变,元宇宙内,大众传播和人由有形变为无形,信息的速度、容量达到无限;现实世界中,人类亦可能逐渐淡化,占用元宇宙的时间逐渐拉长,成为其中的虚拟生存者。本书为作者结合自身专业研究的专著,契合热点,有独创性,尤其是主要观点:传播即到达,以及其规划的场景未来,具有吸引力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