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荷叶浮萍:《红楼》万象随笔
ISBN: 9787807684206
廉 萍 山东滕州人,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师从扬之水研究中国古代名物,已刊发论文《宋代出土文物中“寿星图”的辨识》《提砚?罗双双?笏囊?金笼放鸽》《笏头带?傅大士?五生盆》《山西晋中龙白金墓墨书题诗补说》等,编纂《每日读诗日历》、《古人的日子》(与扬之水合著)等。
《红楼梦》的“原著” 《红楼梦》的作者与版本,在初来乍到者眼里,堪称一笔糊涂账,虽然二百多年来,好事者、红学家条分缕析、爬梳剔抉、钩沉索隐,已经取得了很多可观成果,比如曹雪芹家世、脂评本系列、程高续作等等,但指望初学者一时半会儿就全搞清楚,是不现实的。 简而言之,《红楼梦》,目前,只有不同时间、不同抄手和评阅者留下的不同手抄本,和根据不同抄本校订百衲而成的不同活字、铅字印刷本,这些不同版本之间,文字、回目甚至篇幅都各有不同,情节、人物自然也有出入。可以这样说,真正的出自原作者之手的定本“原著”,书店里是不存在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只拥有部分版权而已,因为有人认为,曹公也是有所本,并非平地起高楼。而后来的抄写手、批阅者、出版者,有意无意,也都夹带了自己的私货。至于更后起的戏剧、影视等改编作品,是否“忠实原著”,只能凭心问口、凭口问心、凭老百姓口碑了。 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种情形,开始也许可以暂时忽略。因为,任何一个版本,都只是通往《红楼梦》恢弘世界的一个小小入口而已。像逛公园一样,从哪个入口进去,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举世无双、奇绝千古的巨大迷宫花园里,你看到了什么,听闻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所以,选择大出版社的通行一百二十回本,虽然算不上什么“精致的淘气”,但简便轻捷,不失为取巧的好办法——只要不是刻意拿来当作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护身符。 既入园门,千叶千花,花各入眼。感觉平平,不能终卷,掷而不读,也是常有的事情。认为是“一本坏书”的,也不乏其人。清朝有个毛庆臻,不仅在想象中把曹雪芹打入地狱,还郑重建议,出口《红楼梦》到外国,去毒害他们的青少年,充当坚船利炮,替国人报鸦片输入之仇。 当然也有另一群人,领略到风光旖旎,不免继续前行,终于曲径探幽,渐行渐远,沉湎其中,乐而忘返。我一厢情愿地相信,这样的“红迷”大有人在。这些文字就是写给这些人看的。 这些人有共同的特征,很容易从人群中辨认,比如: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把《红楼梦》堆在床头,随手翻开,不拘第几页,都可以读下去,却不介意什么地方能停下来。随口说出书中的句子,只是小儿科。平儿戴什么镯子、莺儿干娘是谁、妙玉用什么坛子、莲花儿找谁炖鸡蛋、夏婆子的外孙女在哪里当差,都是茫茫人海中同类相呼的再寻常不过的切口。至于那些不靠计算机的统计数据,单从文字就能嗅出来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同的人,更堪称“红迷”中的可造之材。 多读几遍,难免还会疑窦丛生,贾琏、宝玉为什么都是二爷?怀古诗的谜底是什么?挂有美人图的小书房叫什么名字?判词到底怎么解?无数的牛角尖儿与死胡同……不待爹娘打骂、师傅支使,好奇心就会鼓动得睡不着觉,上穷碧落下黄泉,去搜去查,这时候,脂砚、畸笏叟、庚辰本、己卯、甲戌、列藏自然就会跳进你的眼睛。读得越多,也就越来越接近“原著”,接近那个在悼红轩中涂写“满纸荒唐言”的人。——当然,仅仅是接近而已。 ☆熟读《红楼》,参悟人情。逐回解读曹雪芹对《红楼》人物的全方位观照,洞悉其笔端流露的悲悯之情。 ☆一枝一叶,细入毫芒。《红楼》描摹精准,给读者以阅读的强大信心,字缝间的一饮一啄、一颦一笑,也需由会心人点出。 ☆诗词歌赋,“红迷”知己。以古今中外佳作名篇为镜,正看反看,照出《红楼》之精美,这部书是一场文字的盛宴。 ☆灵性文字,三生缘定。《红楼》是一部灵性之书,能看出此书中的灵性,并被深深打动,又何尝不缘于读书者自身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