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58.50
折扣购买: 工作:巨变时代的现状现状、挑战与未来
ISBN: 9787569942514
著者简介 [美]埃伦·拉佩尔·谢尔(Ellen Ruppel Shell),美国《大西洋月刊》资深编辑与撰稿人,波士顿大学科学新闻研究生项目的共同指导人。她曾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史密森学会》《斯莱特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科学美国人》和《科学》杂志撰稿。 译者简介 秦 晨,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译有《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吉洛维奇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海啊,大海》(译林出版社)等。
第一章 少吃苦头 需要多少年的疲惫和磨 难,人们才能明白关于工作 的简单真理:这样令人厌恶 的东西,原来是避免经历人 生艰辛,或者说,少吃苦头 的不二之选。 ——夏尔·波德莱尔 如果将美国梦打包成一 个人的样子,亚伯·戈雷利 克(Abe Gorelick)就是它 的完美呈现。他年轻活跃、 不知疲倦、乐观向上,头发 染上了恰到好处的一点灰白 ,微笑融合了恰到好处的谦 逊和魅力。他的住所是一栋 在道路尽头的漂亮房子,位 于一个好学区,周围都是价 值百万美元的豪宅。他开着 绿色捷豹送3个孩子去上足 球课,那是他的父亲——一 位退休的高中西班牙语老师 ——想都不敢想的豪车。他 是两个慈善委员会的成员, 并在所属的犹太教堂中担任 重要角色。他参加垒球和篮 球联赛,为自己投进的3分 球自豪。 看一眼戈雷利克的简历 就可以明白他有多么成功: “高级副总裁”“总经理”和“ 首席顾问”等头衔,与藤校 学士学位及芝加哥大学的 MBA相映生辉。作为一名经 验丰富的战略家,戈雷利克 曾是大金融机构、航空公司 、制药公司、全球零售商, 以及大大小小的新兴公司的 合伙人。他精通数字经济, 思维超前,是在知识经济领 域排在前4%或5%的精英, 实属人生赢家。 然而,那是在他57岁生 日之前。快到58岁时,戈雷 利克仍然为他的3分球感到 骄傲。但在那之后,他的人 生完全偏离了之前光鲜的简 历。我认识他时,他或是在 开出租车,或是在全食超市 收银,又或在洛德泰勒百货 公司兜售领带。与他以前的 收入相比,这些兼职工作赚 得的碎银子少得可怜。他失 业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一 家国际营销公司担任全球战 略和创新负责人,公司毫不 客气地把他裁了,被裁的原 因他并不明了。不过他并没 有一蹶不振,而是执着地看 着他所说的“好的一面”。在 全食超市工作时,他喜欢和 顾客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他开出租时,帮助行动不便 的老妇上下车,老妇送他礼 物,让他很开心——能稍稍 改变人们的生活并因此而被 感激,这种感觉很棒。尽管 如此,他还是想重启职业生 涯。他对自己的劣势心知肚 明——比如年龄对他不利。 他并不是老天真,但他不认 为年龄是最根本的问题,他 认为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 他有计划地解决这个问题。 他咨询就业顾问,加入支持 团体,并与妻子一起花了很 长时间把过去复盘,试图纠 正妨碍他的一切问题,并试 图在逆境和挑战面前维持婚 姻。他说,在他脆弱的自我 边缘,这段婚姻已是摇摇欲 坠,而他的自我取决于在事 业上的成功。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只想成为真正的我。”在 波士顿郊外的一家咖啡馆, 他一边喝着甘菊茶,一边吐 露心声,“我想,是这一点 害了我。大多数公司要求你 必须适应他们的文化,而我 并不总是这么做。你懂的, 我一直都是我自己。我想, 这不是他们所期待的。” 戈雷利克的事业比大多 数美国人都要成功。我们或 许认为,他有着那般悟性和 其他有利条件,理应有更好 的意识和规划。对此他坦然 承认,同时他说,开出租车 或是给杂货装袋也没什么丢 人的。 尽管如此,对我们当中 的许多人来说,戈雷利克的 故事会引发共鸣。我们知道 他的感受,因为我们也有同 样的感受,或者认识有同样 感受的人。我们的工作头衔 相当于一个速记标签,一两 个词就能说明我们是谁,以 及我们在别人和自己心目中 的位置。如果你对此抱有怀 疑,试试这个思维实验:闭 上眼睛,想象一个叫亚伯的 58岁男子,他是超市收银员 /出租车司机/零售员;再想 象另一个同龄的亚伯,他是 市场战略高级副总裁。依你 看,这两个人——其实是同 一人的两个版本——有什么 相似之处吗? 我在书中这么早就写到 亚伯·戈雷利克,不是为了 唤起你的同情,而是为了敲 响警钟。几乎以任何客观的 标准衡量,他做的每一件事 都是对的。以他的教育水平 、优秀的履历和乐观的态度 ,他根本不是我们通常认为 的那种活该没有好工作的人 。他热衷交际、思维灵活, 还是一位慷慨的志愿者。在 他身上不存在技术鸿沟的问 题,他也并非“草根”。他的 遭遇或许算不上典型,但他 对此遭遇的反应和许多人类 似——将每一次挫折归咎于 自身而非体制。这种自责让 太多人深受其害。我们固执 地相信一个神话:职业轨道 的操控在于个人。这是我们 的苦恼之源,因为基于这个 神话的公共政策不仅与我们 的初心背道而驰,而且在某 些情况下还会造成危险的分 裂。如戈雷利克的案例所表 明的,这种分裂是我们不能 承受之痛。 P23-26 ◎聚焦工作议题,作者埃伦·拉佩尔·谢尔从历史、社会、经济、心理、教育等多个角度揭示现代“工作”困境的形成。 ◎从历史记录、书本理论、统计数据,到对一线工作者的大量访谈,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提炼理论,用全面的视角审视“工作”难题。 ◎运用非凡的叙事技巧,在理论观点和个人故事间无缝切换,让每个关心“工作”的人都可以轻松阅读本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劳动收入差距是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工作”问题的分析,直指其背后的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 ◎不止于分析现状、提出问题,也不存在说教,给出自己答案的同时,作者抱着开放的态度真诚邀请读者一同思考时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