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慢行者总有时间抵达
ISBN: 9787556118311
民国最懂生活的男人,幽默的文坛段子手,儒雅的学者,即使70岁也要奋不顾身地去爱一个人的性情中人。 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至今仍然是文坛经典,而他写的吃、写的情、写的景,依然能让世间人情动、倾心。 冰心曾说,世间无论男女,都应当如花一般充满才、情、趣,而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是一朵花。 无论是那个锋锐如剑,说:“一切的文明,都是极少数天才的独创”的清高才子,还是那个“大抵臭味相投,方能永结于好”的幽默老头,看到最后,斯人在观者心中始终有个不曾磨灭的底色——一个优雅的良人,一个慢行的智者。
第一辑:人生真味 汤包 说起玉华台,这个馆子来头不小,是东堂子胡同 杨家的厨子出来经营掌勺。他的手艺高强,名作很多 ,所做的汤包,是故都的独门绝活。 包子算得什么,何地无之?但是风味各有不同。 上海沈大成、北万馨、五芳斋所供应的早点汤包,是 令人难忘的一种。 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个,但 是每个都包得俏式,小蒸茏里垫着松针(可惜松针时 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卖相。名为汤包,实际上 包子里面并没有多少汤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汤,表面 上浮着七条八条的蛋皮丝,有人把包子丢在汤里再吃 ,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了。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 ,妙处却在包子皮,半发半不发,薄厚适度,制作上 颇有技巧,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得其仿佛 ,已经很难得了。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 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 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 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 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 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 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 ,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 ,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 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 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 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飚过去,把 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 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 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 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玉华台的汤包才是真正的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 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 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 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 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 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已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 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没有 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 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大概是皮破汤流,一塌糊涂。 有时候堂倌代为抓取。 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 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 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 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 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这样的汤味 道不会太好。我不太懂,要喝汤为什么一定要灌在包 子里然后再喝。P5-7 民国ZUI懂生活的男人,韩寒文学领路人,大师年代的首席段子手——梁实秋的慢行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慢慢去生活;笑侃慌张与焦虑,智怼功利和冷漠;他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个人;他说,慢行者,总有时间抵达。图书畅销2000万册,为他生后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