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台(签名版)

麒麟台(签名版)
作者: 李不白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00
折扣购买: 麒麟台(签名版)
ISBN: 9787514623154

作者简介

李不白: 百万畅销书作家。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学专业,后从事地图编辑工作十多年,编辑出版各类地图册近百种。从小喜欢文学,因文学而读历史,二十多年笔耕不辍,著有长、中、短篇小说百万字。其作品“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图文并茂,融地理、地图、历史、文化于一体,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燕成听说范缨押了戎王前来投降,既惊又喜,忙出帐相迎,亲自为速也解 绑,道:“戎王深明大义,使军民免遭涂炭,令支之福矣!” 速也再三叩拜,谢燕侯不杀之恩。燕成设宴相待。 范缨见状,便令守南堤的军士决开大堤,倾泄洪水,以解令支之困。众军士不解,问道:“先生何不以此水再淹孤竹?” 范缨道:“孤竹乃商朝遗民,城中百姓同为华夏之人,与令支不同,不可用此赶尽杀绝之法。墨公于周天子尚且不服,又如何肯轻易降我燕国?倘若其以死相拒,我岂非要犯下滔天之罪!若取孤竹,当服其人心,人心服,其国自归。” 过了一日,洪水泄完,令支城的危险解除,燕成带着速也进入令支城,令支服。 燕成命速也为车骑将军,仍领他的三千骑兵,于帐前听令。速也道:“末将此前与孤竹交厚,国君此番若攻打孤竹,请勿使末将为伍。投新主而忘故交,人所不齿也。” 燕成道:“将军果然义士,寡人自有分寸。” 燕成一面令大军于令支城外休整,一面派人往蓟都催运粮草。因大水淹了令支城四野的庄稼,至此令支颗粒无收,燕成又派人四处赈济灾民。 大军休整了半个月,从蓟城来的粮草也到了,范缨进言道:“如今令支已伏,孤竹孤掌难鸣,国君何不趁此良机攻克孤竹?” 燕成道:“寡人正有此意!” 于是燕成遣使向孤竹国递交战书,约定三日后于孤竹城门一决高下。 到了第三天,燕成点校三军向南进发,留速也镇守令支。范缨终觉不妥,偷偷向燕成道:“速也新降,其心未稳,国君如此安排,似有不妥。” 燕成道:“速也穷途末路,诚心来降,寡人料其必不敢反我!” 到了孤竹城北,墨容也早遣大军迎战。两军对圆,燕军擂鼓,左军进击。 战了数回合,不分胜负,燕成又命右军进击。不到二十回合,孤竹军抵挡不住,退守城中。燕成命人入城劝降,墨容拒不投降,还把使者赶了出来。燕成大怒,命三军围城,截断孤竹汲水取粮之道。 围了数日,孤竹忽然从南门突围。燕成忙命范缨领兵去南门截杀。两军交战,各有损伤。孤竹军愈战愈勇,毫无退缩之意。范缨心下疑惑,孤竹军不过三五千人马,何以敢与燕军两万大军抗衡?正疑惑间,忽听得背后喊声大作,一支军马自东杀来,燕人纷纷败逃。 范缨立于车上,搭手远望,只见来军玄盔玄甲,战车形制与中原诸侯也略有不同,于是便问:“此军从何而来?”探马不知。范缨道:“速去打探!” 范缨腹背受敌,只好向西渐走。走不多时,探马回报:“此军来自辽东朝鲜国。” 范缨大吃一惊,沉吟半晌,忙下令,命大军迅速撤离。 范缨来到城北,见燕成还在那里围城,忙凑近道:“国君速撤,军情有变!” 燕成道:“何变之有?” 范缨来不及细说,只道:“容老臣稍后细禀!总之,孤竹已请来强援,我军一时难以取胜,先撤回令支再说!” 燕成于是撤军,两军合在一起,向北投令支而去。谁知到令支城下一看,大吃一惊,城头居然已插起了戎旗。 范缨道:“戎人已反,我军已无退路矣!” 燕成怒不可遏,立于城下大叫道:“速也出来答话!” 速也畏畏缩缩地从人群中挤出头来,道:“燕公有何赐教?” 燕成怒道:“寡人待你不薄,为何反我?” 速也一脸羞愧,道:“速也蒙燕公不杀之恩,感激不尽。只是孤竹国君传书到此,斥速也为背信弃义之人,国中将领也多有不服之意,速也无奈,不敢违拂众意,只好有负燕公!” 燕成道:“你趁寡人南征孤竹,背后倒戈,何信之有!你若念我诚心待你,打开城门,寡人尚可既往不咎!若背信弃义,日后休怪寡人翻脸无情!” 速也回头看了众将一眼,朝燕成施了一礼,道:“恕速也难以从命!燕公速去,切勿在此逗留,速也念燕公不杀之恩,不会追击,权当还燕公昔日之恩。” 燕成还要说什么,范缨道:“戎人无信,国君不必动怒!当速寻安身之所,以图将来!” 燕成叹口气,懊悔不已,道:“只怪寡人轻信此人!” 范缨道:“国君宽以待人,乃为君之道,本无过错,错在戎人反复无信。” 燕成道:“今我军粮草、辎重尽在令支,如何肯就此离去!想这令支,为我燕国新收不久,城中多有百姓信服,我军若取令支,须臾可克。” 范缨道:“国君有所不知,今令支忽而叛我,必因朝鲜之故。” 燕成不解:“朝鲜?寡人闻所未闻!” 范缨道:“昔日武王伐纣,平定天下之时,纣王之叔羞于事周,遂率众东奔,于辽东建立朝鲜国。朝鲜与我周朝同岁,至今已有数百年。自立国后,朝鲜东征西讨,已尽取辽东之地,国力空前。孤竹与朝鲜本同为商臣,同气连枝。孤竹本不足惧,然今有朝鲜为后援,我军若想取胜,绝非一日之功!”已,道:“只怪寡人轻信此人!” 范缨道:“国君宽以待人,乃为君之道,本无过错,错在戎人反复无信。” 燕成道:“今我军粮草、辎重尽在令支,如何肯就此离去!想这令支,为我燕国新收不久,城中多有百姓信服,我军若取令支,须臾可克。” 范缨道:“国君有所不知,今令支忽而叛我,必因朝鲜之故。” 燕成不解:“朝鲜?寡人闻所未闻!” 范缨道:“昔日武王伐纣,平定天下之时,纣王之叔羞于事周,遂率众东奔,于辽东建立朝鲜国。朝鲜与我周朝同岁,至今已有数百年。自立国后,朝鲜东征西讨,已尽取辽东之地,国力空前。孤竹与朝鲜本同为商臣,同气连枝。孤竹本不足惧,然今有朝鲜为后援,我军若想取胜,绝非一日之功!” 1.百万畅销书作家李不白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李不白是畅销书作家,著写的“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全网热销超120万册,最高豆瓣口碑9.1分!本书是他的历史小说! 2.将春秋战国的真实地理信息融入小说中 李不白老师基于自己扎实的历史地理素养,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真实地理信息融入小说中,让地理对历史的各方面影响更生动地展现出来,包括战争(要对战争行动有深刻的理解,第一点就是必须懂地理,不然不足以谈兵事),呈现别样的精彩。 3.大胆构思,全景式畅想中华文明走向的另一种可能!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段!不同于一般的春秋战国历史小说,本书大胆创新,设定周王室中兴,推演春秋战国的新秩序,全景式畅想中华文明走向的另一种可能,让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