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分析心理学/情报与反情报丛书

情报分析心理学/情报与反情报丛书
作者: (美)小理查兹·J.霍耶尔|主编:高金虎|译者:张魁//朱里克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3.00
折扣购买: 情报分析心理学/情报与反情报丛书
ISBN: 9787515509907

作者简介

小理查兹·J. 霍耶尔(Richards J. Heuer, Jr.),中情局资深教育家、理论家和反情报专家。拥有60多年的美国情报界工作经历,在情报分析、反情报分析等领域享有盛誉。因贡献卓著,曾荣获中情局、美国国会、情报教育国际协会(IAFIE)等颁发的多种奖项。其重要著作还包括《情报分析的结构化方法》(Structured Analytic Techniques for Intelligence Analysis)。 高金虎,男,1966年生于江苏靖江,199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学硕士,军事学博士,大校军衔,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情报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情报史研究的开创者。著有《外国情报体制研究》、《美国战略情报与决策体制研究》、《大失误20世纪重大情报战之谜》、《杜勒斯传奇》、《谍报魔法师:间谍的招募与培训》、《迷雾深处的情报王国:20世纪世界情报机构揭密》、《看不见的第二战线:无线电情报与战争》、《20世纪情报机构绝密行动》、《谍影懂,瞳》、《威胁就在你身边》、《反恐怖行动写真录》、《百年档案》等,在《世界历史》、《情报杂志》、《德国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首先,了解认知的本质,对于理解情报分析工作 的本质和局限具有 重要启示意义。通常的情报分析环境正是最难获得准 确认知的环境,因 为情报分析人员必须在尽快形成判断的巨大压力下, 依据逐渐获得的信 息分析异常模糊的情况。这正是形成不准确认知的温 床。 情报要揭示的是未知事物。情报分析工作几乎天 然地要处理极端模 糊的情况。正如前面所述,刺激越是模糊,预期和既 有意象对认知该刺 激产生的影响就越强。因此,与工作在信息较为清晰 和一致的其他领域 的分析人员相比,尽管情报分析人员力求客观,但先 人之见可能对分析 结果产生更大影响。 其次,情报分析人员要在新问题尚处于萌芽阶段 时就最先着手研 究,而此时证据还都相当模糊。这样,情报分析人员 就需要在证据逐步 积累、图像逐渐清晰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跟踪。而在 前一实验中被试的 经历证明,即使在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之后,最初 的模糊刺激依然会 干扰认知的准确性。如果这一实验的结果也适用于情 报分析人员,那就 说明:与在较晚阶段和信息更充分准确时才初次接触 某一问题的人,如 决策者相比,情报分析人员是在信息十分模糊的初期 就开始观察潜在问 题,因而处于不利位置。 长期的累积过程,也使信息更容易被纳入分析人 员的既有观点。单 条信息不足以使分析人员改变此前确立的观点。众多 信息累积之后包含 的意义可能非常重大,但如果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通 盘考虑,其意义就 会受到削弱。情报界在回顾1973年阿以战争之前的表 现时强调: 增量分析,尤其是动态情报流程中的增量分析问 题,其 实在冲突发生之前都已存在。情报分析人员的自述表 明,他 们经常是以当日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匆匆忙忙地与前 一天得 到的材料进行比较,然后就以“流水线模式”生产出 情报产 品,其中或许反映出他们的直觉,却并非来自于对累 积证据 的系统思考。 最后,情报分析人员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被心理 学家称为“过早完 成”的巨大压力。事件发生后的两至三天内,情报用 户对情报分析结果 的要求最强烈。这种体制要求情报分析人员在没有获 得足够和过硬的信 息前,在还需要更广泛的信息让判断的基础更为厚实 前,就对情况做出 几乎实时的判断。这种判断只能以分析人员对特定社 会的一般事件规律 的先入之见作为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信息汇总过来,此 时对所有证据进行 重新思考或许就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但是,有关认知 的那些实验已经证 实,早期判断会对未来认知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一 个观察者一旦认为 自己已经清楚了正在发生什么,这种既有认知就难以 改变。逐步获取的 新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纳入分析人员此前形成的印象 之中。而情报组织 偏好前后结论应当一致的压力,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 认知偏见。一旦分 析人员提交了书面分析报告,分析人员和情报机构就 都会希望维持最初 的分析结论。 情报分析人员的合理判断、训练水平和在处理令 人生畏的艰难任务时表现出的奉献精神,都体现在他 们的实际行动上。 这里所列举的问题,对于分析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都具有启发意义。 由于人们在处理复杂信息时固有的困难,严谨的情报 分析管理体制应 包括: 1.倡导在情报分析产品中清楚说明判断所依据的 假定和推理过程,以及结论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来源与 不确定的程度。 2.为了避免在增量分析时犯下错误,应当支持对 关键问题进行定期的、自下而上的重新分析。 3.重视那些有助于揭示和阐明不同观点的工作流 程。 4.不但要向用户说明情报分析的能力,也要说明 情报分析 的局限;确立一个基于现实的预期之上的标准,以此 来评判分 析工作的表现。P39-41的系统思考。 最后,情报分析人员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被心理 学家称为“过早完 成”的巨大压力。事件发生后的两至三天内,情报用 户对情报分析结果 的要求最强烈。这种体制要求情报分析人员在没有获 得足够和过硬的信 息前,在还需要更广泛的信息让判断的基础更为厚实 前,就对情况做出 几乎实时的判断。这种判断只能以分析人员对特定社 会的一般事件规律 的先入之见作为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信息汇总过来,此 时对所有证据进行 重新思考或许就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但是,有关认知 的那些实验已经证 实,早期判断会对未来认知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一 个观察者一旦认为 自己已经清楚了正在发生什么,这种既有认知就难以 改变。逐步获取的 新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纳入分析人员此前形成的印象 之中。而情报组织 偏好前后结论应当一致的压力,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 认知偏见。一旦分 析人员提交了书面分析报告,分析人员和情报机构就 都会希望维持最初 的分析结论。 情报分析人员的合理判断、训练水平和在处理令 人生畏的艰难任务时表现出的奉献精神,都体现在他 们的实际行动上。 这里所列举的问题,对于分析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都具有启发意义。 由于人们在处理复杂信息时固有的困难,严谨的情报 分析管理体制应 包括: 1.倡导在情报分析产品中清楚说明判断所依据的 假定和推理过程,以及结论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来源与 不确定的程度。 2.为了避免在增量分析时犯下错误,应当支持对 关键问题进行定期的、自下而上的重新分析。 3.重视那些有助于揭示和阐明不同观点的工作流 程。 4.不但要向用户说明情报分析的能力,也要说明 情报分析 的局限;确立一个基于现实的预期之上的标准,以此 来评判分 析工作的表现。P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