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卧底

人间卧底
作者: 马良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人间卧底
ISBN: 9787549564361

作者简介

马良,1972年生于上海,1995-2003年期间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先后获得过2次中国广告节金奖,以及各种其他相关奖励计10次以上。2004年回到热爱的艺术创作领域,开始从事以摄影为媒介的图片艺术创作,并兼工绘画和装置艺术创作,现生活和工作在上海。2012年创作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用时十个月,在全国35个城市搭建临时照相馆,免费为1600多人拍照,反响强烈,成为2012年度最被媒体关注的艺术事件之一。马良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摄影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是第一位获得世界黑白摄影大奖金奖的中国摄影师,被国际媒体誉为当代舞台装置风格摄影的代表人物。

内容简介

外婆醉酒 我已经过世的外婆曾经喜欢喝酒,她壮年守寡一 生坎坷,可是一喝醉了却止不住地笑,望着所有人不 停地笑,笑得眼泪都止不住。 母亲有六个兄弟,外公死的时候很年轻,刚解放 ,孩子们都还小,于是我的外婆,这个曾经的富家千 金女,变卖了自己的首饰细软,把大宅房产拆散成一 间间屋子,细水长流地一一典卖,供几个年纪大的孩 子读完了大学,他们工作后再供几个年幼的孩子读书 上学。然后她自己每天心平气和地从曾经佣人住的小 屋里从容走出来,穿过自己曾经的家宅,如今已经住 满了陌生人的小巷,去到街道里的食堂,换上白大褂 卖饭菜票,养活自己。后来“文革”期间,唯一还在 她身边的我最小的舅舅被迫辍学,上山下乡去了,正 好我也出生,外婆便来了上海。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她又喝醉了大笑,我父 母气急败坏地把她拖进后屋。平时他们俩都是特别孝 敬老人的人,任外婆喝醉了,一家人都陪着她笑,好 像那是难得的过节的日子一般喜庆。可是那天完全不 同,妈妈低声地不停劝阻,别笑了,娘,别笑了。然 后还要用手捂她的嘴,这哪里劝得住?外婆笑声更狂 ,拍着大腿,笑得涕泗横流。爸爸脸色惨白,心急火 燎地把我和姐姐都拖进了由过道改成的密闭无窗的后 屋,把前后门都仔细关得死死的。我十五岁的姐姐已 经是半大人了,她和妈一起紧搂着外婆,将她按在床 边,姐姐伸着食指放在唇间,做着“嘘”的手势,脸 都笑红了的外婆好像明白了,努力憋着笑,也伸手指 做噤声状,可只不过几秒钟,她便又笑喷了,大约是 觉得身边这一家人鬼头鬼脑的样子更可乐,外婆笑得 比之前更大声,更无所忌惮。 我还很小,在一旁看呆了,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 么事情。只见我爹我妈迅速交换了个眼色,两人一起 突然发力,把外婆一把按倒在床上,然后扯起床上的 被子,兜头就把笑得发抖的外婆包得死死的,外婆在 被子里蹬脚,姐姐又扑上去按住她的脚。这场面可真 把我吓坏了,外婆还在笑,他们仨隔着被子全力按着 她,隔个十几秒钟,把被子掀开一角,然后又迅速地 把外婆和她渐渐微弱的笑声狠狠隔绝在被子里,依次 反复,直到手忙脚乱的声音渐渐平息,一片安静,然 后我听见被子里发出鼾声。 很多年后我都一直记得那一夜家里的气氛,像一 场充满神秘意味的闹剧,不只是外婆,每个人都像是 喝醉了一般狂乱。我一直不得其解,把它当成了童年 里的一个噩梦。直到有一天,父母又提起那天,一副 哭笑不得的表情。原来那段时期毛主席刚逝世,举国 上下人人阴郁,如丧考妣,唯有她莫知莫觉(上海话 ,糊里糊涂)地喝醉了。第二天外婆酒醒后后怕不已 ,曾经贪杯的她,从此之后滴酒不沾了。 第一堂课 据说记忆是存在人的大脑上那些无数高低起伏的 皱褶里的,记忆越多皱褶就越细密,那我的脑子一定 是满脸褶子的,有一副未老先衰的表情,那里实在是 藏了太多的东西。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这辛勤肯干 的小脑子便开始上岗工作了,我甚至可以依稀回忆起 母亲为我哺乳,这话并不夸张,只是更多的都是画面 ,没有逻辑。而其中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很多至今难 忘的场景,成年之后我曾一一问过长辈,甚至翻了很 多书,为了对照时间,真正了解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 例如,我曾经记得一个画面,我骑在父亲的脖子 上,在一条狭窄的小马路的人行道上,父亲指着墙上 的一些很大很大的字,和我说了很多话。后来我问父 亲,记不记得那些特别特别大的字,没想到他记得特 别清楚,于是把所有细节描述给我听。我那时比一个 兔子大不了多少,父亲最喜欢让我骑在他脖子上,把 我两个小鞋子的鞋带在他胸前绑牢,这样就多些牢靠 ,他可以一只手扶我,一只手还能挎个包。我是他年 纪不小才得的孩子,他得意极了,按照我们家河北农 村的风俗,把我的头发在额前剃成一个尖儿朝下的桃 子,把我搞成年画里童子一般的模样,故意带了我去 街上四处招摇。那天我骑在他脖子上一路走到了绍兴 路,这是条很小的马路,上海昆剧院在那儿,还有很 多出版社和别的文化团体,所谓那时上海的文化一条 街。绍兴路是个典型上海老街区,马路两侧都是殖民 地时期留下的老洋房建筑,隔三四米一个砖垛子,垛 子和垛子之间就是红砖砌的墙。 父亲说,那时节这些墙上都贴满了大字报,算是 上海文艺系统的一条前沿阵地,专门揭发和批判各文 化单位的“牛鬼蛇神”,在惨白色的纸上,用墨笔张 牙舞爪地写着被批判者的“滔天罪行”,一层又一层 ,反反复复地贴。各种被揪出来的“反革命”的名字 不停刷新着这革命的阵地,只是这些名字上都用红色 的笔画了大叉,原本普通的字,因为成了坏人的名字 ,立即充满了血淋淋的罪恶感,那些我记忆里看到的 很大很大的字就是所谓“大字报”。讲到此处我爹顿 时有些激动:“那天你看到的是批判我的大字报,因 为字写得特别大,我听说了特地带你去看,每一堵墙 上都用四整张白报纸拼成一张大纸,每堵墙上只写一 个字,一排字沿着街边围墙,一路扯了好远。” “每个字都有28英寸自行车车轮大小,”爸爸用 手比划着,我看他那手势似乎要大很多呢,“那天那 一排字特别长,把我所有的头衔都加上了,打倒反革 命修正主义分子,封资修的混血儿,马科!” 我掰着手指数了一下:“好家伙,不带标点符号 都有二十个字呢!”“可不是,好长好长的,有半条 街了,”爸爸讲到此处竞有点得意,“这些大字写得 是排山倒海的,还有很多具体罪行的小字呢,可废了 不少墨汁。” P6-9 <p>  摄影师马良自传性文集,独家收录二十四幅马良亲笔插画——本书是移动照相馆发起人、摄影师马良继《坦白书》之后的又一部重磅作品,马良用他独具特色的文字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出生、童年到青春期,从儿时玩伴到初恋情人。马良出生于艺术世家,父母是著名戏剧导演和演员,本书中马良首次写到父母和自己的成长环境。这是一部更为彻底的“坦白书”,马良讲述的是个人成长与梦幻,却不小心道出所有人都曾有过的困惑与坚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