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研究

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研究
作者: 刘成富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0.30
折扣购买: 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研究
ISBN: 9787305277283

作者简介

刘成富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导,兼任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出版专著4部、编著22部、译著62部,发表论文196篇。代表性专著有《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文化身份与现当代法国文学》。代表性译著有《消费社会》《科技智人》《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20世纪的哲学与哲学家》。2015年和2022年因传播法语和法国文化的突出贡献分别收到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现任总统马克龙的亲笔感谢信。2018年受到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的亲切会见,同年因非洲研究的卓越成就赢得塞内加尔著名报纸《太阳报》的高度称赞。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艾梅·塞泽尔:法国先贤祠里的马提尼克黑人作家 艾梅·塞泽尔(Aimé Césaire,1913—2008年),20世纪法属马提尼克著名的诗人、作家、政治家。塞泽尔于1913年生于加勒比地区法国殖民地马提尼克,青少年时期,他怀着远大的理想前往法国巴黎留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巴黎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一道发起“黑人特质”运动,从此走上文学之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回到故乡马提尼克,义无反顾地投身解放黑人同胞的政治运动。1946年,他担任制宪议会议员,并一度加入共产党(1946—1956年)。他用充满非洲意象的法语表达了强烈的叛逆精神。塞泽尔一生创作颇丰,几乎所有的创作都立足于他的民族以及“黑人特质”思想。毫不夸张地说,黑人之美、黑色之美、黑色都成了他讴歌的对象。诗歌作品主要有:长篇散文诗《返乡笔记》(Cahier d’un retour au pays natal,1939年),诗集《神奇的武器》(Les Armes miraculeuses,1946年)等。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塞泽尔开始创作戏剧。其中,《沉默的狗》《刚果的一季》《一场暴风雨》《克里斯朵夫国王的悲剧》的影响较大。 这位特立独行的人权斗士对风景有着一种特殊的直觉。这种直觉有时被扩展到整个世界。塞泽尔曾经多次受到南斯拉夫朋友佩塔尔·古布里纳(Petar Guberina)的邀请,但由于经济拮据,他始终未能如愿。后来,他还是鼓足勇气接受邀请,前往达尔玛提亚(Dalmatie)旅行。正是这次南斯拉夫之行催生了他的处女作。他的朋友再一次给他写了信,塞泽尔终于来到了南斯拉夫。他感到心花怒放,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国度。当看到达尔玛提亚海岸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勒卡尔贝(Le Carbet)的峭壁。那儿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光,全家人都在码头等着他。家人给他安排了一个楼上的房间,他打开窗户自言自语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啊!太神奇了!皮耶罗(Pierrot),你们是怎么称呼这个岛屿的?——马丁斯卡(Martinska)。马丁斯卡!要是译成法语的话,那就是圣马丁(Saint-Martin),那就是马提尼克(Martinique)!来到了南斯拉夫,塞泽尔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马提尼克,五年一直没有回去过的地方。回马提尼克还没有足够的路费,他只是勉强凑够了钱来南斯拉夫的马丁斯卡一游。那天晚上,他在窗前开始创作《返乡笔记》。也就是说,返乡近乎虚构,虽然人在南斯拉夫,但是,他想象已回到马提尼克……《返乡笔记》正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写出来的。 重新获得自由的黑人萌发出强烈的集体意识。“在孤独与痛苦之中,在备受歧视与屈辱的环境里,法国海外省和海外殖民地的人民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英勇斗争。” 塞泽尔 写道:“我是安的列斯人,这就意味着我是个背井离乡、茕茕孑立的人。因此,我更加注重对于身份的追寻。” 在他的笔下,非洲成了一切的源头,而且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显然,通过似曾相识的风景以及与圣马丁近似的地名,塞泽尔在亚得里亚海依稀见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在想象中,这与那被消解了,彼与此合二为一,诗人在马丁斯卡与马提尼克之间构建了一种内在的联系。塞泽尔不仅是个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个具有彻底革命觉悟的人。在《返乡笔记》中,塞泽尔对他的故乡与法国本土以及与非洲母亲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刻反思。在他的心目中,与黑奴贩卖的方向(欧洲—非洲—美洲)相反,大洋的洋流把三个大陆(美洲—非洲—欧洲)联系到一起,把马提尼克与加勒比地区的其他岛屿联系到一起,直至佛罗里达。最终,在阐述他的自我世界时,他不得不承认他的“自我岛屿”面向全世界。那个毫不设防的岛屿在他的内心深处呈现出这样一副模样: 世上所有的风都可以穿透的孔, 世上所有的风都可以吹来博爱的地。 在《神奇的武器》中,这种“自我—岛屿”意识被塞泽尔进一步扩展至全世界。这个意识成了一个狂热的世界: 随着所有的事物消逝, 我正在,我正在扩张——就像这个世界——我的意识比大海还要广阔! 最后的太阳。 我爆发了。我就是火,我就是海洋。 本书对外国文学研究界和读者深入了解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具有启发意义,凸显了被殖民地人民文化身份的认同与构建,是研究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的参考性读本。 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佳作纷呈,群星璀璨。本书作者刘成富教授重点研究了塞泽尔、桑戈尔、法农、葛里桑、莱伊、曼米、孔戴 、夏穆瓦佐、亚辛、阿迪亚非、玛利亚玛?芭、马朗等12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他们作品的文学镜像中,了解和把握法国前殖民地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主题及其写作特色,感受非洲知识分子在“去殖民化”进程中的历史担当。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结构完整,行文流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出版价值,反映了作者对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