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一个滇南小镇的政治史)

化蝶(一个滇南小镇的政治史)
作者: 刘永刚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78.80
折扣价: 53.60
折扣购买: 化蝶(一个滇南小镇的政治史)
ISBN: 978752013463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章 从“化外”到“化内”的滇南社会 中国的西南边疆地区,在明代以前多为少数民族聚居 地。汉文古籍中多将云南称为“蛮夷之地”或“荒服之地 ”。虽然,史书上记载着一些有关中央**为加强对西南 地区的控制而进行移民屯种的信息,但是由于其规模较小 ,以及唐宋时期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权对云南的统治,元 代以前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基层社会*少*到中原文化的 直接影响,基层社会体现为自在自为的自主状态。但是在 元代以后,中央**开始在云南设置行中书省,推广儒学 教育,尤其是明洪武年间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和卫所屯种, 改变了云南基层社会原本的自在面貌。对于地处边疆的滇 南基层社会而言,一方面,也是*为突出的事件就是单一 族类群体聚居状态被打破,原来封闭同一的传统社会被* 事嵌入与文化同化的卫所体系所分割,奠定了之后云南各 民族大杂居、少数民族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基础;另一方面 ,则是士绅阶层的兴起与内地文化的传播,改变了云南基 层社会由部族酋长控制的“自主”状态,逐渐形成士绅与 土酋共同控制的基层政治结构。 **节 “化外”的边地与“自在”的乡土 中国传统社会将中原文化所能到达并被推广的地区称 为“化内之地”,反之则称为“化外之地”或荒蛮之地。 在元代以前,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多被视为“蛮夷之地” ,礼乐文明不同于中原内地。 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王先明认为存在 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它的上层是中央**,并设置了 一个自上而下的官治系统;它的底层是地方性的管制单位 ,由族长、乡绅或地方名流掌握,也即在县制之下的乡村 社会是由**间接管理的。作为**权力基层设置的县级 **,其职能则为维持社会秩序和征收钱粮赋税。当然关 于中国古代县以下皆“**”的说法,有多位学者提出过 异议,如王家范先生所说,如果真是地方的**“**” ,“何来‘苛政猛于虎’之类的愤慨?”因为“县府必须 每年保量、保质、不误时节地完成中央的赋役征收定额, 还要有维持地方的财政经费。试想中间没有一层接一层的 *作人员具体去执行,怎么能落实到每村每家每户,保证 一个不漏地征办上来,不致短缺,不致逋欠,不致丢纱帽 ?”在传统社会,县级以下大量吏役的存在,以及“自下 而上的社会**要素”是这种所谓“政权不下县”而** 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 中国传统社会历代中央**均是通过并依靠地方** 体系而非取代地方精英治理地方的。代理**管制基层社 会的士绅阶层本身也属于基层社会的一部分。士绅阶层、 乡里组织、宗族血亲、儒家意识形态是中央**间接管理 乡村社会的四个支柱。作为其核心的士绅阶层之所以能够 代理**权力正是因为他们所代表地方利益的“公共身份 ”。杜赞奇*是直白地呈现了这一事实:“封建**的代 表——知县,只有将许多行政职能转交给有办事经验的个 人和集团,”这个集团就是士绅集团。中原内地的基层政 治治理也经历了先秦时期的乡里制、秦汉时期的乡官制以 及宋明时期的职役制。****在基层社会的影响逐渐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