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轻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中国人的养生长寿智慧
ISBN: 9787518446384
杨 力 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研究45年,行医40年。举办过数干场公益讲座,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山东卫视、福建卫视、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等媒体进行中医养生从事中医研究45年,行医40年。举办过数千场公益讲座,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 北京卫视 、山东卫视、福建卫视、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等媒体进行中医养生知识的科普宣传。 已经出版学术代表作有《周易与中医学》《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等;养生科普作品有《杨力教授讲心脏健康》《老老恒言:精选养生粥208道》等。宣传
寿命长,全靠调阴阳 阴阳一调,百病皆消 万事万物,不管它多复杂,归根结底,都是阴阳的变化。《易经》有:“一阴一阳谓之道”,养生也同样讲究阴阳平衡之道。 顺应自然养生 养生也要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而变化,那么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一天之中的子时(23︰00~次日 1︰00)、一年之中的冬至是阴极;而一天之中的午时(11︰00~13︰00)、一年之中的夏至是阳极。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长。就是说阴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向阳转化,阳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向阴转化。阴极之后,进入阳长阴消阶段;阳极之后,则进入阴长阳消时期。 阴阳失衡,疾病易生 健康的人都是阴阳平衡的,而生病的人都是阴阳失去了平衡。阳的能量具有温热、明亮、干燥、亢进等特征,阴的能量具有寒冷、晦暗、湿润、抑制等特征。如果有人在大热天非常怕冷,这是明显的阴盛阳衰,此类人多有大便溏稀、精疲乏力、出虚汗、记忆力减退等症。 健康不健康,寒热来主导 不健康的身体存在两种状态——寒与热。但是,寒的状态和热的状态并不是静止的,它们时刻都在变化。 寒热左右健康 《黄帝内经》说:“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如果体内阴的能量多了,人就会感到寒冷;如果阳的能量多了,人就会感到燥热。阴阳平衡的关键是寒热平衡,体内寒热不均衡往往是致病的因素。只有寒热平衡了,阴阳这两种能量才会平衡,身体才会健康。 调寒热以调阴阳 中医最根本的治疗原则就是调阴阳,体内阴的能量多了,就让它少一点儿;体内阳的能量少了,就让它多一点儿,只要阴阳平衡了,身体也就健康了。中医在调阴阳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发明了很多调理方法,其中调寒热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以调阴阳常常从调寒热做起,诸如寒则温之、热则寒之等。 判断身体寒热的方法 舌苔:平和体质的人,舌头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如果舌质偏红,则反映身体趋向于热;如果舌质偏白,则反映身体趋向于寒。 痰涕:鼻涕和痰呈白色,是清的,代表寒象;一旦它们呈黄色,则代表热象。 鼻头:鼻头代表脾,两个鼻翼代表胃,如果这里发红,说明脾胃有热。 印堂:即两眉之间的部位。如果印堂发红或紫红,说明肺部积热。 我们的老祖先有哪些长寿经验可以借鉴? 那些长寿老人,为何能够活得长,又活得有质量? 高发慢性病和大病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 普普通通的家常饭菜里,隐藏着怎样的长寿密码? 为什么说抑郁是长寿的“隐形杀手”? 平时怎样养护五脏,才能够百病不侵? 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蕴藏着怎样的长寿玄机? 四季如何做保养,才能一年到头少生病? ………… 本书精选了近200个具有操作性的长寿经验,以中医养生学精髓为主,内容包括中医药食养生、针灸穴位、推拿艾灸等,结合动静养生、四季调养、情绪调节,以及疾病预防妙招等,为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是一本适合每一位中国人阅读的养生长寿宝典,从补气血、调阴阳、养五脏等方面,运用中医独特的智慧,全方位为你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每一位读者都健康长寿,轻松活过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