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4.10
折扣购买: 琦君(散文精读)/且读
ISBN: 9787213092732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文学造诣颇高。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四十余本。作品经常被选入中学课本,并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著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散文作品,晚年创作的小说《橘子红了》被改编为电视剧,由周迅、黄磊主演,一时掀起收视狂潮。
杨梅 六月,该是故乡早谷登场、杨梅最好的季节了。我乡 的茶山杨梅,可以媲美于绍兴的萧山梅,色泽之美,更有 过之。一颗颗又圆又大,红紫晶莹像闪光的变色宝石。母 亲在大筐子里选出最好的给父亲和我吃,我是恨不得连人 都钻进篓子里,把烂的也带核儿吞下去。说起吞核儿,我 是经过一番特别训练的。我有个只大我几岁的小叔叔,与 我一样的贪吃杨梅。我们要从杨梅上市的第一天青的酸的 ,吃到下市的最后一天烂的苦的才罢休。可是他的本领比 我大得多,他把杨梅搁在嘴里,只用舌头一拌就咽下喉咙 了。我问他:“核儿呢?”他说:“吃杨梅不咽核儿还成 啦!那你吃上十斤八斤也不会饱。还有,杨梅核儿才是消 毒的,咽下去,可以把肠胃里不清洁的东西,如蜘蛛网、 猪毛之类的东西一齐卷出来。所以杨梅不必洗,洗了味儿 就淡了,可是要吃不洗的杨梅,就得学会咽核儿。”我听 了他的话,有点儿半信半疑。可是为了省去洗的麻烦,借 此可以多吃,也就开始学咽核儿了。叔叔说要咽就得在每 次吃第一个就咽下去,以后就不困难了。可是我还是学了 很久才学会。学会以后就越发地狼吞虎咽起来,吃得肚子 鼓鼓的,舌头都起了跟杨梅珠子一样的小泡泡,吃饭喝茶 都感到痛。我不愿告诉母亲,还是偷偷地吃。母亲看我那 副猴相,笑骂我:“这样吃杨梅,给你招个茶山女婿吧! ”终于我吃出胃病来了。胃酸涌上来,整天不想吃饭,母 亲把杨梅核儿焙成灰,叫我用开水服下去,几次就好多了 。母亲正色地告诫我说:“小春,你吃东西这样任性,长 大了,一个人在外没有妈照顾,病了怎么办?”我常常为 母亲的多叮咛感到厌烦,无知的童子,总以为一辈子都会 在母亲的爱抚下享受着幸福呢! 农历的六月初旬,是乡间家家户户“尝新”的好日子 。“尝新”就是新谷已经收成了,农家得做几样好菜,谢 了谷神,请大家来喝杯庆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红米 饭(新谷是红米)。酒席里最好吃的是四个大盘:一盘茄 松(茄子切丝,裹了面粉鸡蛋油炸),一盘蛤子,一盘切 得方方正正的西瓜,一盘拿烧酒浸过的杨梅。这四样东西 差不多家家都相同。我爱酒又爱杨梅,啜着烧酒杨梅,下 以茄松,剥剥蛤子,最后吃鲜甜的西瓜解渴。还有比这更 快乐的事吗?所以哪一家请吃“尝新”酒总是我作代表, 父亲是懒得出门的,母亲又是这样不吃、那样不尝的,我 就乐得单身赴宴,吃得前仰后合地回家。宁可吃坏了肚子 ,又害母亲操一场心。 我家搬到了杭州,萧山的杨梅也一样鲜甜,样儿是椭 圆的,颜色是粉红或白的,看起来远不及故乡的茶山梅漂 亮。我因为胃病,已经不能多吃,更不能咽核儿了。母亲 仍是在篓子里选出最大最好的几颗留给父亲与我吃。星期 天回家,我端了藤桌椅坐在院子里,母亲就把一碟子用盐 水洗过的杨梅放在我面前,说:“小春,只吃十个,晚饭 后再吃十个。”我一面做着代数,一面把杨梅放在嘴里慢 慢儿啜着甜汁。令人头痛的代数题,一道也做不出,十个 杨梅却在万分不舍得吃的情形下吃光了。母亲笑着端起剩 下地说:“再吃一个,明天的代数就考个杨梅大的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