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影像与视觉设计

创意影像与视觉设计
作者: 陈大公|
出版社: 中国摄影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创意影像与视觉设计
ISBN: 9787517912965

作者简介

陈大公,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摄影系主任,副教授。北京设计学会理事、青年文化研究专家。研究方向:影像设计、视觉传播、青年文化、摄影艺术。曾获北京市青年英才项目支持,参与“中国Q项目”(China Cute)、“深呼吸——北服艺术设计学院跨专业毕业设计整合项目” ,并与美国设计师瑞克·凡尼森蒂(Rick Valicenti)合作,开启跨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社交媒体中的影像设计 第一节 社交媒体中影像的传播特征 社交媒体时代, 每一个信息发布者 都会与世界和观众 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创造。 社交网络中, 信息的传播模式 由传统媒介的中心传播 变为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 去中心化传播 , 要求每一个传播者 自我建立 在内容传播中易于识别的可视化标签。 影像成为社交媒体中 个体建立可视化标签的重要方式, 也是个体价值追求的可视化呈现。 摄影所形成的某个决定性瞬间 在社交网络上传播、链接, 从而构成了虚拟网络中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社交媒体时代,每一个信息发布者都会与世界和观众: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创造。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模式由传统媒介的中心传播变为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去中心化传播要求每一个传播者自我建立在内容传播中易于识别的可视化标签。因此,影像成为社交媒体中个体建立可视化标签的重要方式, 也是个体价值追求的可视化呈现。 品牌发布新一季的广告图像,个人用影像分享状态,这些影像就成为社交网络中信息的内容载体。影像作为与受众互动的工具,其价值被社交网络无限放大。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商业行为,影像都已经成为社交网络传播的路径和节点。伊娃·鲁宾斯坦(Eva Rubinstein)说:“拍摄一张照片就像在世界某处找回一部分自己”。摄影史中的摄影评论家总是将摄影的意义与自我表达相互关联,影像在社交媒体环境中的传播和链接,构成了虚拟网络中一个个独立个体的形象。 社交媒体的发展是以用户关系和平台内容为基础,以核心和衍生社会化媒体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核心社会化媒体主旨为增强人际关系,用户通过核心社会化平台频繁地交换各自的生活体验或其他信息,包括交友、兴趣、新鲜事、即时通讯;衍生社会化媒体主旨是帮助平台增加黏性并赚取流量,衍生社会化媒体可以 宽泛地分为网络游戏、影音娱乐、知识资讯、电商购物等多个内容板块。用户从内容生产者那里获得更加个性化的信息以进行更好的决策,并通过这些信息建构自身认知。影像正是社交媒体矩阵中信息的可视化内容和载体,影像在社交媒体时代扮演着比其他任何一种媒介时代都要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摄影出版社与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摄影系联袂打造系列摄影教材。三本摄影教材,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 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