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说就懂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说就懂
作者: 聂文闻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8.10
折扣购买: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说就懂
ISBN: 9787568094696

作者简介

聂文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宣传部副科长,联系地址为武汉市江汉区1277号协和医院行政楼六楼党委宣传部

内容简介

盖被子捂汗、酒精擦身不可取 孩子发热,您选对退热方法了吗? 1.确定孩子是不是发热 要聊退热,先谈发热。不同年龄的孩子,发热标准也不一样。一般来说,1岁以内婴儿的发热标准是肛温高于38℃,1~4岁幼儿的发热标准是腋温高于 37.2 ℃,4 岁以上幼儿的发热标准是口温高于37.5℃。孩子在运动、哭闹、吃奶过后体温会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38℃,在平静下来后体温会恢复正常,这些情况下的体温升高不能认为是发热。 2.了解孩子发热的程度 根据孩子发热的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发热情况:低于38℃为低热,高于38℃但低于38.9℃为中度发热,高于39℃但低于41℃为高热,高于41℃为超高热。 3.选择适当的退热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孩子发热时会因手心、脚心发烫而直喊热,也有不少孩子发热时出现发抖、喊冷的情况,这些都是发热过程中会出现的表现。有的孩子会有头痛、头晕的表现,这很可能是发热引起的。这时,家长不应惊慌,而是要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来退热。 ①3个月内的婴幼儿建议采用物理降温,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物;3个月以上的儿童体温未达到 38.5 ℃且精神不错时建议物理降温。推荐选用洗温水澡、温湿敷、减少穿着衣物等物理降温方法。 ②3个月以上的儿童体温高于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无论发热程度如何)时,建议服用退热药进行治疗。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推荐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布洛芬只能用于 6个月以上的儿童。一般情况下,婴幼儿使用浓缩药物,即滴剂;年龄稍大的儿童使用稀释药物,即混悬液。 ③超高热可能引起脑神经损伤,建议使用冰枕,保护脑细胞,同时尽快就医。 ④儿童发热时可能出现抽搐,多半表现为全身僵直,少数儿童会出现凝视现象,这时不能喂食、喂水,应立即使用退热栓退热并马上就医,后续如果再次发热,应尽快降低体温,在体温超过38℃时就可使用退热药。 ⑤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应增加水分摄入,否则退热药的效果会不理想。 ⑥连续发热(尤其是高热)超过3天时应警惕严重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发生,并尽快就医治疗。 ⑦注意卫生,勤洗手,避免孩子吃手、啃玩具,家中如果有人感冒发烧,尽量不接触孩子或者面对孩子时戴口罩,以免交叉感染。 4.这些做法对不对? 事实上,现实中碰到的问题远比书本上的多,特别是每个人带孩子的观念不一样,处理不好不但容易引发矛盾,对孩子的身体更是一种伤害。关于孩子发热后的护理,你一定见过以下做法,这些做法到底对不对呢? (1)发热是否可以多盖被子或者多穿衣服捂汗? 不可以。发热时不可以多盖被子,这样做不利于散热,反而使孩子的体温越捂越高,甚至引起捂热综合征。有时孩子手脚冰凉、全身发抖,家长不免惊慌,认为孩子冷了,其实这时孩子的体温还在上升期,皮肤血流减少了,要注意手脚的保暖,可以泡一泡热水(注意不要太烫,以免孩子烫伤),但是被子是不能多盖的,要减一减被子和衣服,帮助孩子散热。 (2)孩子发热可以用酒精擦洗退热吗? 不可以。儿童皮肤娇嫩,酒精可经皮肤被吸收,反而加重发热,因此不建议酒精擦身退热。 (3)发热就是炎症引起的,需要吃消炎药吗? 不需要。大部分情况下,儿童发热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吃消炎药并不起作用,不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4)发热会烧坏脑子吗? 单纯的发热不会。发热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伴随这种症状,甚至轻微的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发热,只有脑炎、脑膜炎、癫痫等颅脑疾病以及超高热可能会伤及患儿的脑部,其他情况下的发热并不会把孩子烧傻。 (5)发热可以洗澡吗? 可以洗温水澡。给孩子洗温水澡可以促进孩子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降温,但是洗澡水的温度不要过高,36℃~37℃为宜,同时室温不要太低,25℃左右比较合适。以上知识点太多,是不是有点混乱了?记住下面这首退热顺口溜,轻松应对孩子发热。 发热处理不慌乱,仔细反复量体温,确定真的在发热,选取合理好方法,低中体温物理法,高热不适快用药,切忌捂热酒精擦,温水洗澡可以有,药物剂型要选对,轻易不用抗生素。 得了颈椎病,这些坑别踩 (1)不良姿势 盯着电脑屏幕一整天,中午也只能趴在桌子上午休……脖子处于一个不正常的曲度,而且持续时间长,结果呢?肌肉不乐意了。肌肉长期紧张,死死地拉着颈椎椎骨,椎骨就磨损、增生,长此以往,颈椎间盘就会变形、突出。 应对不良姿势,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①尽量不要长时间玩手机,如需使用手机,可将手机拿高一点; ②如果工作或学习需要久坐,坐着的时候应该使颈椎保持中立的位置,目光平视,可能需要调整电脑显示器的高度,双肩自然下垂,腰部应该有支撑; ③多活动活动脖子,推荐四个动作。摇头晃脑:脑袋围绕脖颈做圆周运动,这种动作对预防颈椎病既简单又有效,前后左右点头操也有相同的作用。“米”字操:脖颈当笔杆、下巴作笔尖,在“白纸”上反复书写“米”字。左顾右盼上下看:假设自己站在垂直的十字正中,左看、右看、上看、下看。10点10分操: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呈对称夹角。站立或端坐,双臂上举呈“10点10分”状,挺胸抬头深吸气,可舒缓颈椎压力。 (2)风、寒、湿 运动后满头大汗,爽!回家风扇、空调直对脖子吹,更爽!这一冷一热、一收一缩,肌肉首先遭殃,分分钟可能痉挛啊! 血管接着表示不适应,才刚舒张的血管,一秒就收缩了,四车道秒变单车道,马上堵塞。血液循环不顺畅,废物排不出去,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就来到颈椎周围“溜达”,无菌性炎症就产生了。 应对风、寒、湿,可采取以下办法:夏天,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对着颈部吹;冬天,注意颈部保暖。 (3)枕头过高 如果枕头过高,枕着就跟低头一样,颈部后面的肌肉就被拉长了。颈部24小时都在“上班”,颈椎间盘由于日积月累的劳损就会加速退化。应对枕头过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枕头的高度应能保持颈椎的生理前凸,建议成人枕头的高度在8.0~10.0厘米,选择中间低、两边高、材质透气、软硬适中的枕头比较好。 ①习惯仰卧的人,枕头的高度应与自己手掌的宽度差不多。 ②习惯侧卧的人,枕头高度应与自己单侧肩膀的高度差不多。 ③选个中间低、两边高的元宝形枕头,能对颈椎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4)颈部外伤 颈部外伤会让本来已经退变的颈椎间盘损伤加重,甚至直接破坏颈椎的稳定性,诱发颈椎病。应对颈部外伤,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日常生活中做好颈部防护措施。例如,乘车外出时,要记得系好安全带,尽量不要在车上睡觉。 四项措施有效应对“闪腰” “闪腰”非小事。根据损伤部位、严重程度的不同,急性腰扭伤的治疗和康复方法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1)卧床休息 如果是轻度的腰扭伤(不影响正常弯腰),患者可休息1~2天,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如果腰扭伤较严重,或复发性“闪腰”,患者应卧床休息1~2周,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若必须下床活动,可佩戴护腰。 ①腰扭伤后,睡哪种床合适? 腰扭伤以后如果出现腰痛,一般建议睡相对硬一点的床垫,但是不建议睡木协和专家板床,尤其对于体型偏瘦的患者,睡木板床可能让腰部越来越痛。如果家里没有比较硬的床垫,也可以在地板上铺上1~2层棉絮平卧休息,或者改成席梦思的硬质一面睡觉。 ②佩戴护腰可以缓解腰痛吗? 如果发生腰扭伤,疼痛急性期可以佩戴护腰。护腰一般建议在短时间内使用,腰扭伤以后疼痛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在卧床的时候不需要佩戴护腰,下床活动或者必须坐着工作的时候也可以佩戴护腰,即使佩戴护腰也不建议连续久站和久坐。 疼痛缓解以后就应该去除腰部保护装置,同时加强腰背部肌肉训练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从而减少腰肌劳损复发(反复腰扭伤)的可能性。 (2)物理治疗腰扭伤的急性期(腰扭伤后的72小时内)不可盲目按揉,更不可自行推拿,以免不当操作加重肌肉、筋膜组织出血,可采取局部冰敷,每次20~30分钟。急性期过后,可采取局部热敷,以促进瘀血吸收和血液循环。热敷时,还可配合红外线、局部按摩、拔火罐、针灸及牵引等治疗。 (3)药物治疗 疼痛剧烈者,可外用(氟比洛芬巴布膏、洛索洛芬钠贴剂等)或内服(布洛芬缓释片、塞来昔布等)消炎镇痛药物。值得注意的是,服用上述内服药物后可能有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因此只能短期服用。 (4)康复锻炼 急性期以休息为主,待疼痛症状缓解后,患者应加强腰背部肌肉功能训练,例如“小燕飞”及“五点支撑法”,以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稳定性。同时,日常生活、工作中应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腰扭伤反复发作。 ①权威性。该书由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各大科室专家团队撰写,内容权威、准确。 ②前沿性。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健康问题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伪科学”文章大肆流传,导致普通大众因无法辨别而耽误病情,因此,知识权威、大众看得懂的医学科普图书尤为重要。 ③普及性。一本能为家庭成员答疑解惑的健康科普书,涵盖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幼儿到老人方方面面的健康知识,能有效提升大众健康素养。 ④实用性。本书整体架构清晰,文章体例统一,用轻松有趣的语言解答大众关心的健康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建议,实用性强。 ⑤可读性。本书精心编排,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从大众感兴趣的健康疑问或误区入手,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一读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