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丹经典(精)

女丹经典(精)
作者: 谢群
出版社: 中医古籍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女丹经典(精)
ISBN: 9787515218908

作者简介

谢群教授,1972 年生,成都人。研究方向为舞美艺术与宗教哲学;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道藏源流考》整理出版的主要参加人;(国家一级学会)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大自然环境保护委员会会长.

内容简介

一 华山的道教宫观很多,历史也很悠久,早在汉武帝时 就建有集灵宫,唐朝更陆续出现了一些由道士们自己所营 建的宫观.大上方的白云宫就是金仙公主的修道处,至今 遗迹犹存。 “上方”是道教的术语,特指“天界”。远望其路好 似挂在悬崖峭壁上,近看,只能靠攀藤附葛、足蹬石窝才 能上去,仿佛神仙居所。 小上方山形如椅,南凌空北依崖,这里楼阁依附崖势 而筑.远望如悬在半空之中。从小上方南端拾级而上是大 上方,也就是唐玄宗御妹的隐修地。 1996年的早春,同样一位仙姿卓然、精神健朗的坤道 ,登上了这方神圣的道场。 在白云和蜡烛两峰之间,大上方这块坪地呈凹形。道 人站在这片面积约十余亩双峰托举的山坪上,表情是那么 的喜悦,神态是那样的安逸。她的目光中透漏出的是憧憬 ?回顾?向往?抑或规划与设想? 也许什么都不是,老人家历经数十年的内丹修炼,已 深契无为之真趣,“功成身退天之道”,正当时也! 华山道教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这位 老者就是以实修闻名海内外的当代著名道教人物——曹祥 贞大师。 二 曹祥贞是当代中国道教中女丹修为甚高的高道。她一 生清修,信仰虔诚,以庙为家,历经磨难。她精心修炼道 教丹功,深谙女丹,仪止端庄,气度从容,得道家修养之 精髓。近十余年来,道长一直在华山大上方闭关隐修,只 在农历三月华山古庙会期间下山到山下道观小住。她以年 近九旬高龄,行走在高危倾险的大上方险道上,依然步履 稳健,气定神闲。道长生活简朴,安贫乐道,关注社会公 益事业广为传诵,然而道长一生清修,历经磨难的事迹却 鲜为人知。 曹祥贞,俗名曹群英,为陕西省合阳县一大家闺秀。 母亲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礼,仰慕仙道。曹群英少年时 代就在《群仙列传》中知道了华山就在不远之地,并从中 了解到,自古以来,华山就是高道名士云集之地。那时, 她那幼小的、充满好奇的心灵即对神仙产生了崇敬之情。 曹群英六岁丧父,家庭生计无人主持,在读高中时,已经 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她被当地军阀看中,遭遇逼婚。自从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全国各族人民 渴望和平、民主之声此起彼伏。此时正就读新学的曹群英 受到新思潮的影响,萌生了摆脱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束缚的 念头,尤其是耳闻目染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 十四年抗战取得胜利后推行男女平等的政策,她渴望打破 旧有习俗。 1947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真武大帝圣诞,也是王母娘 娘蟠桃会。晨光微曦中,在渭北高原的一个村头,走出两 个带行李的人,一老一少,看样子像是要出远门的人。旧 中国农村,到处充满着庙会那热闹的气息,年仅二十四岁 的曹群英背起包袱、女扮男装,与母亲以访亲为由偷偷地 离开居住了二十余年的曹家大院,开始了她的求道之旅。 那年月,逃荒要饭的人很多,路经人家的场院、麦秸 垛下时就歇歇脚过一夜。母女二人白天行走,晚上用铺盖 掩着半个身子.看着天边眨着眼的星斗难以入眠。那是一 个除了信仰一无所有的年代.路途的艰辛与天气的多变似 乎是上天对求道者的考验。经过一路的泥泞颠簸,母女二 人终于到了华山脚下。但上天的考验远不止于此。初来乍 到,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的角落,母女二人 只能在山间废弃的破败房屋中野居,之后又搬到了山顶上 荒废已久的紫气台,居住环境依然异常清苦。曹群英来往 上下,担粮提水照顾母亲十分周全,并没有因为条件的不 便利而怨天尤人。久而久之,曹群英至孝的名声在华山逐 渐传播开来。这些,被一位老道长一一看在眼里。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提倡忠孝,道教的终极理想是得道 成仙,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对此笔者需要在这里费些 笔墨。 在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天师洞,有一块“忠孝神仙”的 匾额已经悬挂了上千年。在道教众多的教派,尚有以忠孝 为本的净明忠孝宗。于是,当我们认真审视道教的教理教 义时,便发现儒家的伦理道德早已深深浸入道教的思想学 说之中。正因为如此,要学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具, 焉论神仙?这已成为道教界的一个共识。 P4-6 ★ 本书讲述曹祥贞大德鲜为人知的生平简况,一窥一代宗师精深的修为与高风; ★ 将古代女道人曹文逸、孙不二等关于女丹修炼的经典古籍汇编一册; ★ 精选现代道学家陈攫宁等人的精辟阐释,进一步点明其精义; ★ 本书为当代女性学习坤道树立起可供效法的标范; ★ 本书也为当代女性的身心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本书是当代女性一窥道家养生智慧的理论源泉; ★ 北京大学哲学系许抗生教授、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先生;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吕锡琛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广保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盖建明先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等数十位道学研究者撰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