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44.30
折扣购买: 中国历史常识(精)/常识圆桌派
ISBN: 9787545543285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吴晗先生一生著述甚丰,成绩卓著,发表过学术论文、札记、杂文等600余篇。出版有《吴晗史学论著选集》四卷等。
苏秦 张仪 苏秦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人。他年轻时,曾到东方的齐 国求学。求学告一阶段后,他便到各国游历,想凭借自己 雄辩的口才,游说各国诸侯,希望得到诸侯的重用;可是 结果遭到失败,狼狈不堪地回到故乡。他重新发愤读书, 用心研究当时各国政治形势和兼并斗争情况,一年以后, 提出了“合纵”的主张。那时,西方的秦国是“战国”七 雄中的强国,经常出兵攻打东方各国,各国诸侯都很害怕 ,感到无法抵抗。“合纵”政策,就是联合六国共同抗秦 的一种具体办法。南北称为“纵”,从北往南,由燕国到 齐、赵、魏、韩诸国,再到楚国,南北联盟,合力御秦, 故称为“合纵”。苏秦先到赵国,宣传“合纵”的好处, 赵相奉阳君不赞成,他只好转往燕国。过了一年多,好不 容易才见到燕文侯。燕文侯倒是很支持他,还替他预备了 车马盘缠,请他到各国去进行联络。苏秦第二次又到了赵 国,恰巧这时奉阳君已死,少了一个阻挠的人,所以他能 直接见到赵国的国君——赵肃侯。苏秦向赵肃侯说:“臣 就天下形势考察,觉得东方六国的土地比秦国要大五倍, 各国的军队比秦国要多十倍,若六国能同心协力,西向攻 秦,秦国必然会失败,为什么现在东方六国反而一个个都 断送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国呢?……臣希望大王对这问题 加以慎重考虑……依臣的计谋,目前最好约请各国诸侯到 赵国洹水聚会,共商大事,设誓订盟。盟约规定:以后秦 国如果攻打六国中任何一国,其他各国相互援助。诸侯中 有不遵守盟约者,其他五国共同出兵讨伐。” 赵肃侯听了苏秦的建议,非常高兴,即刻为他准备了 一百辆华丽的车子和许多黄金、白璧、锦绣等贵重的礼物 ,要他去游说各国诸侯。苏秦先后到了各国,向各诸侯详 细说明了割地求和的害处同联合抗秦的好处。韩、魏、齐 、楚四国都被他说服,一致赞同“合纵”的主张。赵、齐 、楚、魏、韩、燕六国,大会于洹水,在共同抗秦的名义 下,结成了联盟。苏秦被举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 但是,这种联盟是极不牢固的,因为六国统治者各有 各的打算,根本不能真诚合作。后来秦国乘机暗用计谋, 挑拨齐、魏两国攻赵,“合纵”的盟约很快便被破坏。 张仪是战国时魏国人,同苏秦是同学。他最初漫游各 国到处游说,久不得志。有一次楚国相府举行宴会,主人 丢失了一块美玉,府里的人听说他的名声不好,都疑心是 他偷的,便将他捆起来打了几百板子,打得他浑身都是伤 痕,结果他还是不承认,也只得算了。他回到家里,他的 妻子知道这事后,悲叹着说:“你要是不去到处游说,哪 能会给人家打成这样子!”张仪听了忙张开口对妻子说: “你瞧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道:“当然舌头还在。 ”张仪道:“那就好,只要舌头还在,我将来就有办法。 ” 果然,以后张仪到了秦国,仗着他的辩才,取得了秦 王的信任,做了秦相,提出了“连横”的主张。东西称为 “横”,使用威吓、利诱的手段,逼迫东方六国西向和秦 结交,就叫作“连横”。 为了破坏六国的团结,张仪主张先争取与秦接壤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