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狂喜之后(踏上内心的探险之旅)
ISBN: 9787222053434
杰克·康菲尔德生长在美国东岸的一个科学及知性的家庭。1963年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主修亚洲研究,在学期间受到陈博士的鼓励,开始学佛,1967年毕业后,立刻到东南亚修学,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他也曾经在马哈希法师和佛使比丘座下学习,并曾追随过西藏喇嘛、禅师、印度教上师。 作者1972年回到美国,还俗,1976年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身兼佛学老师和心理治疗师两职。作者曾与约瑟夫·葛斯汀(Joseph Goldstein)合作建立“内观禅修社”(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 Barre Massachusetts),也曾在科罗拉多州的那诺巴学院教学,及经常在美国、加拿大和世界各地举办密集禅修。他所到之处都受热烈欢迎,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内观教师之一。
开悟的确存在。人确实有可能证悟而体验到无边的自由和喜悦,进入天 人合一的状态,心灵融人永恒的恩宠中——这些狂喜经验比你想象的来得常 见,它们并非遥不可及,同样的,它们也不会久留。悟道和觉醒让我们窥见 了世界的实相,它们带来心灵的提升与转化,但它们终会过去。 当然,或许你曾读过某些经典,提到东方出现过完全证道的圣哲,或在 西方有一些完美的圣人和神秘主义者。但这些理想化的故事可能会误导大众 。事实上,在内心觉醒这件事上,并没有永远维持开悟这种一劳永逸的事情 。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悟境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情人甜蜜热恋后,接着就进入婚姻,过平实的生活;在选举 的激情过后,就要面临执政的艰难考验。烧柴洗衣灵修的生活,也是如此: 在体验天人合一的悟道狂喜之后,还得烧柴洗衣。 大部分灵修的故事都只描述修行者那灵光乍现的片刻或开悟,且点到为 止。如果我们追问接下来的光景呢?当禅修大师回家去跟老婆和孩子一起生 活时,会发生什么事?基督教神秘主义者是怎么逛街的?经历过狂喜之后的 生命是什么样的滋味?我们该如何把自己的开悟经验融人生活,保持一颗完 整的心看待世界? 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曾和一些已精进灵修了二十五年、三十五 年甚至四十年之久的人士晤谈过,特别是那些修为已达当代西方禅修大师和 灵性导师地位的喇嘛和方丈。他们告诉我关于自己的初悟体验,以及在开悟 后仍不断精进,一心寻求在世间完成圆满道业的心得。 以下是某西方禅修大师的开悟体验及其后续发展。以往这类悟道经历鲜 少向大众公开,这是怕给世人错误印象,以为拥有开悟心灵的人,总有些奇 特之处。这经验本身虽然殊胜,但它却不是发生在特定的人身上。它可能发 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只要能达到放下和开怀的境界,在因缘具足的情况 下,便能体验此狂喜,而我们也能以前所未见的崭新方式去觉察这个世界。 这位师父在追随多位禅修大师,经过多年潜心修行后,于五十八岁那年 获得证悟,但他还同时发展自己的事业并肩负家计。 参与整个星期的禅七训练总对我造成强烈冲击。我感受到内心深处有股 情绪释放出来,而且许多前尘往事的记忆也强烈翻涌上心头,仿佛我在经历 着生产过程——伴随着猛烈的肢体疼痛和净化。这些体验在我返家之后仍会 持续好几个星期。 这次打禅七刚开始的情况也一样。在头几天里,我一直跟强大的情绪波 动和周遍全身那股释放出来的能量在抗争。每当我抬眼望向师父,就只见他 不动如山地端坐着,他的存在犹如汹涌暗潮中的舵,对我的心理产生了稳定 的作用。我犹如溺水之人,心理近乎崩溃,但他激励我,让意识沉坠入公案 (koan),让自己全然放空。我分不清自己的生命始于何处或将迄于何时。 然后有股令人惊喜的甜蜜渗透进来。我看见窗外有三棵嫩绿的白桦树, 它们就像是我的家人。我可以感觉到自己走过去轻抚那滑柔的树干,而我也 与树合而为一,轻轻抚触着自己。我的禅修满溢着亮光。 我以前也曾进入过禅定的至乐——那是发生在某次禅修中,我全身疼痛 ,奋力挣扎到极点之后,突然涌起的喜悦之潮——但这次情况不同。所有的 挣扎都止息了,我的心灵变得光芒四射,洋溢着幸福,像天空般辽阔,内心 充满一股甜美至乐的自由和觉悟。我像尊菩萨,能够轻松自在长时间地静坐 ,感觉自己被这整个宇宙所环绕和保护。我安住在一个无限宁静和难以言传 的喜悦的世界中。 生命的伟大真理是如此清晰——贪婪的本质正是人间苦难的原因;由于 我们执著这个渺小的自我感,这谬误的自我,于是表现得像个心胸狭窄的地 主,毕生精力就围绕在琐事上争论不休。我为人类那些微不足道的悲伤哭泣 起来。接下来好几个小时我忍不住一直微笑,后来干脆纵声大笑。我看清楚 原来这一切是那么完美,只要我们敞开心灵如实地观照,那么每一个瞬间都 是开悟。 接连好几天我安住于这永恒宁静中,我的身体飘浮,心识一片虚空。有 时我醒转且清明,并感受到爱与喜悦的波流不断流贯我的意识,然后内在便 不断涌现清澈的体悟。我看清楚了世人视为因果业力的作用力,是如何以各 种形式在生命之流中开展,也明白所谓精神上离弃的看法是多么荒谬可笑, 因为它要人们放弃凡俗的生活与生命中的各种乐趣。事实上,涅槃是既开放 又充满喜悦的,它比我们所追求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喜悦要重要得多。我们要 做的不是弃绝世界,而应该是拥抱世界,尽情生活。 心灵开悟故事的结局,通常都是这类顿悟的感言。智慧随着开悟而来, 之后世事便能顺其自然。通常,我们对悟道者的印象是他们一旦开悟就从此 幸福快乐,但如果我们想对这故事追根究底呢?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