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我(精)

沈从文与我(精)
作者: 黄永玉
出版社: 湖南美术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10
折扣购买: 沈从文与我(精)
ISBN: 9787535671813

作者简介

黄永玉,土家族,画家、作家。   1924年8月生,湘西凤凰人,原名黄永裕。曾用笔名:椿屋大郎、黄笛、黄杏槟、牛夫子、咏喻、吴世茫、老獭、姚育水等。   自学美术、文学,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诗玛》和猫头鹰、荷花等美术作品。他设计的猴年邮票、“酒鬼” 酒的包装,广为人知,深*大众喜爱。   黄永玉将文学视为自己*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七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先后出版《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等作品。

内容简介

太阳下的风景 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 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天涯海角 ,我都为它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 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至以后的几十 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原来,有时 候,还以为可能是自己的偏见。*近两次听到新西兰 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美的小城,**是湖 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 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 而高兴。 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坳里。城一半在 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 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 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 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 ,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 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 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 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 倒影。 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 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蔷薇、木香、 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 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 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檐 四角的“铁马”风铃叮叮**的声音。下雪的时候, 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落即有二尺来厚。 *近我在家乡听到一位苗族老人这么说,打从县 城对面的“累烧坡”半山下来,就能听到城里“哄哄 哄”的市声,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实际上那距离还 在六七里之遥。 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 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 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 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映得周围一片绿,想起宋人 赞美柳永的话:“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我想,好诗 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出来才好。 我爸爸在县里的男小学做校长,妈妈在女小学做 校长。妈妈和爸爸都是在师范学校学音乐美术的,不 知道什么时候爸爸用他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拿手杰作通 *刻花作品去参加了一次“巴拿马赛会”(天晓得是 一次什么博览会),得了个铜牌奖,很使他生了一次 大气(他原冀得到一块大**的)。虽然口味太高, 这个铜牌奖毕竟使他增长了怀才不遇的骄傲快感。这 个人一直是自得其乐的。他按得一手极复杂的大和弦 风琴,常常闭着眼睛品尝音乐给他的其他东西换不来 的快感。以后的许多潦倒失业的时光,他都是靠风琴 里的和弦与闭着的眼睛度过的。我的祖母不爱听那些 声音,尤其不爱看我爸爸那副“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的神气,所以一经过聒噪的风琴旁边时就嘟嘟囔囔, 说这个家就是让这部风琴弄败的。可是这风琴却是当 时本县**的新事物。 妈妈一心一意还在做她的女学校校长,也兼美术 和音乐课。从专业上说,她比爸爸差多了,但人很能 干,精力尤其旺盛。每个月都能从上海北京收到许多 美术音乐教材。她教的舞蹈是很出色而大胆的,记得 因为舞蹈是否有伤风化的问题和当地的行政长官狠狠 地干过几仗,而都是以她的胜利告终。她**个剪短 发,**个穿短裙,也鼓励她的学生这么做。在当时 的确是颇有胆识的。 看过几次电影,《早春二月》里那些歌,那间学 校,那几位老师,那几株桃花李花,多么像我们过去 的生活! 再过一段时候,爸爸妈妈的生活就寥落了,从外 头回来的年轻人代替了他们。他们消沉、难过,以为 是某些个人对不起他们。他们不明白这就是历史的规 律,后浪推前浪啊!不久,爸爸到外地谋生去了,留 下祖母和妈妈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自古相传的“古椿书 屋”。每到月底,企盼着从外头寄回来的一点点打发 *子的生活费。 有**傍晚,我正在孔庙前文星街和一群孩子进 行一场简直像真的厮杀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告诉我 ,你们家来了个北京客人! 我从来没亲眼见过北京客人。我们家有许许多多 北京上海的照片,那都是我的亲戚们寄回来让大人们 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它又不是糖,不是 玩意儿,看看也就忘了。这一次来的是真人,那可不 是个随随便便的事。 这个人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 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 “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 “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 丁不旺财啊!” “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P2-8

  1.当代艺术大师黄永玉动情追忆一生的领路人、表叔沈从文对他的栽培、鼓励与帮助!
  沈从文对黄永玉的影响,并不在于文学创作的具体而直接的影响与传承,因为两个人的文学理念、风格,其实有着一定差异。他们之间*为内在的是一种文学情怀的关联,一种对故乡的那份深深的眷念。
  “**”刚刚结束,黄永玉便把沈从文作为他**个用心描述的“比我老的老头”,*非偶然。他们之间,实在有太多的历史关联。换句话说,在黄永玉的生活中,表叔一直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们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多的往来、倾谈、影响。
  2. 沈从文是黄永玉写得*多、也是写得*丰富生动的一个人物。他钦佩表叔精神层面的坚韧,欣赏表叔那种从容不迫的人生姿态。他写表叔,不愿意用溢美之词,*不愿意将其拔高至如伟人一般高耸入云。《太阳下的风景》《这些忧郁的碎屑》《平常的沈从文》……他以这样的标题,多层面地写活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沈从文。从容,欣赏美,沉溺于创造,这样的沈从文,竖起一个高高的人生标杆。再现中国黄金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与人格魅力!
  3. 黄永玉的文字风趣且另类,是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文学爱好者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