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笑话中的管理学(修订版)
ISBN: 9787121150807
随着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管理学,他们 渴望推开管理学的玄妙之门,探究其中的哲思与奥秘。不过。关于“什么 是管理学”的问题,不妨先看看这样一个曾经流传甚广的故事—— 有一天,三个穷苦的老汉碰在一起了,他们困于生计,不禁畅想起做 皇帝的生活来。第一个老汉以拾荒为生,他无限感慨地说:“如果我做了 皇帝,我就下令这条街全部的垃圾都归我。谁去拾就派公差来抓他。”第 二个老汉是一个砍柴工,他对第一个老汉投去了鄙夷的眼神说:“你就知 道拾荒,皇帝还用拾荒吗?!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做一把金斧头,天天用 金斧头来砍柴。”第三个老汉是一个乞丐,他听完前两个老汉的美梦后, 不禁哈哈大笑:“你们两个太没见识了,都做皇帝了,还用得着干活吗?如 果我当了皇帝,我就天天围着火炉吃烤红薯!” 三个老汉只知道身为皇帝便会过上一种优裕的生活,但对于优裕的 程度,却浑然不知。他们难以设想出深宫大院里的奢华生活,所有的关梦 也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浅显的想象。对于很多管理学的外围看客而言,他 们对于管理学的设想和猜测,也犹如老汉对于皇宫生活的想象,虽然知 道这是一门伟大的学问,但对于其中的理论逻辑却从未知晓。因此,管理 学有如佛龛上的供神,虽然被很多人叩拜,但它真正的理论精髓却从未 到达人心。 在现代社会,管理的价值大家几乎一致认同。但有关管理的概念却 各有各的说法。目前,对于管理的概念,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办事的方法。按管理职能可 划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五个方面,而所有的职能均是工作的 细化、简化、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而有效实现目标的科学手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管理是处理人与事的艺术。即要以有效的方法达 到目的的具体行为,是一种运用实际技巧的艺术。管理所要应对的主要 是“人”和“事”,而人的思想、行为及心理情绪差异是难以捉摸的,各种 事 物的形态、种类、关系等变化无穷,所以管理是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法则来 应付千变万化的“人”和“事”的。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运用高超的艺 术,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汇集众人的才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 标。 比较具体地讲,管理的概念应该是以下四项基本内涵的综合:管理 是一种具有科学原则和运用艺术的方法及工作程序;管理的核心是 “人”,建立分工合作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其重点;管理的对象是“事” ,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事”;管理的目的是以 最高的效率达成目标。 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是与每个人最切近的学问。宏观之处,它指明 了现代企业运行的规律和秘密,解析商业帝国的波谲云诡,找出企业成 功与失败的内在逻辑,这对于躬耕于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而言,它使他们 看清了自己所栖身的公司的真实图景;微观之处,管理学暗含着个人与 时间、生活的相处之道,警示每个人如何有效地安排管理自己的人生和 人际关系,从而成为一个高效、成功的人士。 如果你曾经自主经营企业,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过这样的 困惑—— 为什么我所招聘的人在面试的时候看起来十分优秀,但招至麾下 后,却屡屡表现失当,不能按照职务的要求完成工作?难道我真的慧眼 失察? 为什么我为某个员工加了薪升了职,他却依然要拂袖而去,毅然倒 戈投向我的竞争对手? 为什么我把公司的重要部门全权交给某个员工管理,对方不能全心 全意共同创业,反而另起炉灶? 如果你在企业中被晋升为管理阶层,在行使职能的时候,你也许曾 经对这些问题迷惑不解—— 公司从外面聘请专家为员工进行培训,本来是为了提升公司的业 绩,然而不料培训后,羽翼渐丰的员工非但没有对公司的栽培感恩图报, 反而提出加薪的要求,甚至选择离开公司。如何才能避免出现“赔了夫人 又折兵”的培训后果? 为什么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后,员工常常怨声载道? 为什么我每天尽心竭力地工作,仍然疲于应战,而另一个部门的主 管却能优哉游哉地与客户享受高尔夫的乐趣?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笑话中的管理学》进行了微妙的解析,不过杜 绝了正襟危坐的形式,而是遵照寓教于乐的原则,以笑话触摸管理学的 精髓。这种立意,一是希望读者在开怀的瞬间,能够有所体悟,能够从笑 话中透析管理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二是想说明,管理学并非真的 有如皇宫的生活那样不能体察,它隐含在谈笑间、幽默处,正是普通大众 常常在不经意间所流露的哲思洞见。 翻阅此书,你还能在谈笑间与许许多多的管理定律不期而遇,它们 浓缩了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思想精髓,既丰富了管理学的内 涵,也扩充了管理学的理论框架。比如,此书所涉猎的管理定律包括:揭 示企业新人尴尬处境的蘑菇管理定律,为企业的薪酬设计提供指导的德 西效应,优质员工驱除劣质员工的格雷欣法则,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的热炉法则…… 《笑话中的管理学》一书自上市以来,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一直名列 前茅,其内容和形式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鉴于此,应广大读者的阅 读需求,我们在该书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笑话中的管理学》(修订版), 作为对前者的补充和完善。本书在选材和内容的编写上更加突出了针对 性,通俗而不失科学地对管理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不仅适合普通读 者、上班族等职场人士阅读和学习,也为企业高管、经理人等高层人士提 供了较好的指导和帮助。 《笑话中的管理学》(修订版)从智趣的角度审视管理学,希望通过这 种曲径通幽的手法,既能博君一笑,也能使读者笑中有智、笑中有得,从 而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有所知悟与洞悉。 ◎看大门的守门员——STAR原则面试法 球迷:“你怎么能让张老头去当守门员呢?” 教练:“张老头守了几十年的仓库大门,从来没有让一个贼进去过, 他经验这么丰富。我为什么不能派他上场呢?” 趣评:公司不同,相同的职位名称往往工作内容迥异,对于员工的 要求也截然不同。因此,管理者在面试应聘者时,要善于侦察应聘者过往 的具体的工作行为。 笑话中的管理学:招聘面试是人才甄选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 从云云的应聘者中遴选出与企业文化和职务设计最吻合的人才,才能降 低管理成本,实现组织的高绩效。但是如何才能发现某个应聘者就是组 织所需要的人才呢?运用STAR原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STAR原则,就是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 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STAR原则是面试过 程中涉及实质性内容的谈话程序。这种面试法能很快地挖掘出应聘者过 往的工作表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 运用STAR原则面试应聘者的流程如下:首先。管理者要了解应聘者 以前的工作背景。掌握关于应聘者所供职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所在行 业的特点及该行业的市场前景的信息,进行背景调查(Situation);其 次,管理者要询问管理者具体的工作任务(Task)有哪些,任务的目标是 什么;最后,管理者要注重了解应聘者是如何具体执行工作任务的,他采 取了哪些行动(Action),以及取得了什么结果(Result)。 比如,有的应聘者在面试介绍中会自诩为“我是原来公司的销售冠 军”,乍听之下,似乎这个应聘者应该能胜任所申请的销售经理的职位, 但是其实“销售冠军”的说辞并不能证明应聘者是合适的人选。管理者应 该继续追问:“公司为你的销售工作提供了哪些支持性资源?公司的产品 怎么样?市场区域的产品需求量有多少?”然后,还要了解如下几个问题: “你进行了哪些工作来促成交易?是频频拜访客户,还是组织了一些推广 活动?”最后,管理者便要询问工作的结果。管理者只有对应聘者过往的 工作经历仔细询问后。才能全面获知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他所具有的知 识和技能,从而为人才判断提供足够的参考信息。 STAR原则面试法,杜绝了表面信息的蛊惑性,尽可能地挖掘出应聘 者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通过面试招聘到合适人才的有效工具。 不过,这里面还蕴涵着大量的细节性技巧,比如,应聘者具有很高的面试 技巧,使管理者难以从看似完美无缺的回答中找出不符合事实的信息。 因此,管理者在面试时,还要留意应聘者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减少常 规性问题的提问,以免招聘到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应聘者。 ◎离得越远越好一案例面试法 一个富翁准备高薪聘请一名司机,富翁的住所外挤满了求职者。对 于每一位求职者,富翁都会问同样的问题:“我和你同时坐在车里,前面 是一处悬崖,你能驶向悬崖多近而不至于掉下去?” “三十厘米。”第一个求职者说。 “十五厘米!”第二个求职者说。 “八厘米!”第三个求职者说。 直到有一个求职者说:“我会尽量远离那个地方,越远越好。” “恭喜你,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司机了。”富翁当即决定。 趣评:虽然案例面试是现代企业界的产物,但是富翁的面试方法已 经显现出了案例面试的端倪。 笑话中的管理学:管理咨询公司最早将案例面试法用于对应 聘者的测评。一名来自Babson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副主任,解 释了案例面试法在咨询公司兴起的原因:“公司正在挑选最棒的、最聪明 的职员。咨询顾问常常不得不与公司的一些高级行政人员一起工作。为 了此类职位的人员在那种情况下能够行之有效地工作,他们切实需要能 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给出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且要支持任何提出 来的建议。” 在进行案例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首先会介绍一些关于公司的信 息,然后提出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或者所处的两难困境,应聘者需要对这 个公司如何渡过难关提出一些建议。案例一般用口头的方式进行表述, 但是如果案例过于复杂,书面的形式便成了最佳的选择。案例中所涉及 的问题和困境,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 通过案例面试,面试官能够直接考评应聘者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 力、知道他们如何构建一个问题,以及他们在压力下是否能够清晰地表 达自己的思维意识。由于案例面试的设计旨在增加面试者的压力,应聘 者所承受的压力往往大于来自传统面试的压力,因而这种面试方法还能 使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得到最真实的彰显。 案例面试一般有如下三种方式。 1. 开放式结尾案例:面试官只给应聘者提供一两个句子容量的信 息,应聘者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然后给出自己的设想。 2. 多重结构案例:面试官提供足量的信息,在应聘者处理问题的过 程中不断地引导对方。 3. 书面辅助案例:面试官先给应聘者提供一些资料,然后离开面试 场所,留下应聘者处理手里的资料,当面试官回来时,应聘者要把自己对 于资料的领悟向面试官做出分析。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