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发光的地方--回望耀州

石头发光的地方--回望耀州
作者: 安黎
出版社: 西安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石头发光的地方--回望耀州
ISBN: 9787554140574

作者简介

安黎,1962年生,原籍陕西耀州,现为西安《美文》杂志社副主编。出版有长篇小说《痉挛》《小人物》《时间的面孔》以及散文集《丑陋的牙齿》《我是麻子村村民》等,获多项文学奖。其作品以思想的深刻洞彻和语言的精美精到著称,被《文艺报》等誉为“思想的王国,语言的石匠”。

内容简介

传说州城像艘船 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城,端坐于一个瓢状的盆地里。 有点儿拘谨的川道,从北向南延伸,至山与塬的合拢 围堵之处,突然就开阔与坦荡起来,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洼 地,恰好能供一座小城栖身。 两旁的黄土塬高高地耸立,衬托得中间的川道越发地 低矮。川道是河流造就的,没有河流一轮又一轮蛮横的冲 击波,川道与黄土塬原本是浑然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 流淌于锦阳川的这条河,官方称其为沮河,百姓叫它 石川河。石川河之于广袤的地球,犹如人身上的一根毛细 血管,算不上有多么重要。但对于一方水土而言,它却仿 佛母亲的奶汁之于嗷嗷待哺的婴儿,不可或缺。石川河是 耀州境内*大的河流,堪称耀州的母亲河。凡为河,无论 粗细,无论大小,若追溯其历史来,几乎都天荒地老般地 远古,动辄万年亿年。甚至可以说,地球形成之*,就是 河流潺潺之时。河*也许随着*月的奔走,有所游移,但 河流的大致方位,大致趋势,皆不会有太大的偏离。 盛在缸里的水,或聚在杯中的水,是柔软的,是沉静 的,是谦卑的,总是听命于人的指挥,服从于人的意志。 但置身于荒野之中的水,可就没有那么乖巧和羞涩了。它 时而腼腆,时而张扬;时而温顺,时而狂躁;时而低眉羞 眼,时而暴跳如雷……水的喜怒无常,近乎于不可捉摸。 水的表情与姿态,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取决于水,而是取 决于环境。春暖花开,水也舒展,也灿烂,也微笑;夏阳 浓烈,水也浮躁,也咆哮,也沸腾;秋高气爽,水也清淡 ,也枯瘦,也含蓄;冰天雪地,水也凝固,也僵硬,也收 缩。季节的变换,引来水之变换。而季节对于水的作用, 比之于地势,显然要逊色许多。真正决定水的姿态的,要 数河*的地理特征。水在湖里,是那样地安详,像憨态可 掬的熟睡婴儿,像看破红尘的沉默老者,即使有风吹过, 也只是皱起一波波的涟漪,*不轻易激动,呈现出一副肝 肠寸断的模样。但水一进入河道,就是另一种性格了。河 *平缓,水则平静;河*凹凸,水则激荡;河*忽高忽低 地断裂成悬崖,水则飞瀑而下。每一朵浪花的下面,一定 潜伏着一块石头。石头大,浪花则大;石头小,浪花则小 ;石头大如牛,滔浪则滚涌;石头小如鼠,细浪则轻卷。 水并非总是在河*里流淌,它时不时地会大发脾气, 突破堤坝的阻拦,狂啸着冲向村庄和庄稼地。这个时候, 曾经可爱的水,就变得犹如无数头发疯的野兽,毫无理性 地四面出击,无所顾忌地进行捣毁和破坏——水的角色已 悄然转换,由人的滋养者,哺育者,变成了人的加害者, 毁灭者。水灾,在人类所要面对的诸多灾害中,排列于首 当其冲的位置。一场黄河泛滥,就能致千村*户,数十万 人命丧黄泉。然而,有其害,就有其益。泛滥的河水并非 一无是处,它的积极价值客观地存在着,人因此而常常因 祸得福。地球上的大多数平原,都是冲击波平原。也就是 说,它都是由江河的一次次地暴怒,一次次地冲击而形成 的。长江泛滥,造就出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壮美;黄河泛 滥,荡涤出了华北平原的辽阔;石川河泛滥,开辟出了锦 阳川的富饶。滔滔的河水,冲刷着泥土,啃噬着岩石,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