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旅途远方(地理学人随笔)

家园旅途远方(地理学人随笔)
作者: 李秀彬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家园旅途远方(地理学人随笔)
ISBN: 97871001242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地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作为地理学者,这个问题 经常被朋友们问起。在这里,笔者姑且断言,每个答 案都肯定“一言难尽”。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的回答 最为幽默。他没有直接解释。而是谈为什么选择地理 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说:那是从小就害怕迷 路的缘故。迷路的感觉如同进入一个漆黑的未知世界 ,而无知是恐惧之源。只有地理学家永远不会迷路, 因为他们总有一张地图,不是装在衣袋里,就是刻在 大脑中. 无疑,我们随时都要知道自己在哪儿。脑袋里不 问这个问题时,肯定是在睡眠中;对这个问题回答不 清时,肯定是迷路了。迷路不只是恐怖的,向前走的 每一步,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 生活失去方向感,便失去了目的。同样,当我们到了 一个新的地儿,肯定要了解这个地儿有什么,没什么 ,还想知道周围有什么,没什么。否则,我们心里不 安。当与别人交流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谈论的其实 就是地理。 人的生存,有几个层次的需求。地理是第几层次 的需求?回答这个问题,是哲学家的事儿。但可以肯 定的是,地理起码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通信发达了 ,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消息进入我们的 耳朵后,我们先问:何时何地?看来,地理是前提。 我们的存在,是在一个确定的地儿的存在;我们思考 ,离不开大脑中的一张由若干的地儿织成的网。听许 多地理学者讲,他们在听到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时,总 是立即把它放在那张网里。其实,你我谁又不是呢? 说到底,人是地理动物。换句话说,我们绝不是因为 上了地理课,才有了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的。 那么,这张网有多大呢?这又是因人而异的。婴 儿的网,只有他的小床和床边的父母;上了学,家、 学校、超市、动物园一一网上的节点在增多,世界在 扩大。世界因为直接的经验而扩大,世界也因为间接 的经验或知识而扩大。那经验的对象是一个个的“地 儿”,那扩大的网是空间。 空间是野,地儿是家。家是人们来到世上后第一 个处所,人们对家中各处最熟悉。走出家门,便用概 念定义了周围的环境一一“地儿”有了“含义”,于 是它们与家一样熟悉。段义孚说:地理学是研究作为 人类之家的地球的学问。对于地壳以下或对流层以上 的空间,地理学家不那么关心,因为那里离家太远; 地理学家也不怎么关心第四纪以前的事情,因为那时 人还不成其为人。地理学者要探究人是如何把大自然 改造为家的,这种改造又如何反过来左右人的行为的 。 地儿的含义,是在人心中的。不记得是哪位哲人 说过,生在哪儿,一半儿就埋在那儿了。“家乡的小 河”,“留住我的根”,有多少这样的歌词不时撩弄 着你心中的那块软肉?对家乡的情愫,是刻在灵魂中 的。那种情愫,是带着温度的。而最温暖的地儿,当 然是家。家在人心中的地位,绝不同于其他的什么地 儿。段义孚说:在人的心灵中,地儿是安慰,空间是 自由。地儿让人留恋。空间让人憧憬。我们守着两者 中的某一方,神往着另一方。为什么呢?因为地儿虽 然是安慰,同时也意味着束缚。东北平原,不能说不 富庶,然而有多少人发出“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平原” 的抱怨。空间虽然给我们以自由,但同时也意味着茫 然和不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世世代代,在人们的心底又涌出了多少首这样的 游子吟!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