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14.80
折扣价: 10.00
折扣购买: 傈僳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ISBN: 9787546330549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美观、大方。妇女 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 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女子 的头饰要分三层:最底为黄色或蓝色,第 二层用花毛巾,第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 女子不论老少,都爱戴耳环和手镯,年轻 妇女为显示年轻漂亮,再佩戴一些贝壳、 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 女下身穿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 作的百格裙。妇女大多腰系自制的白麻 布腰带,腰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 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 长裙摇曳摆动,显得婀娜多姿,具有一种 独特的风韵。 按照各地所穿着的服饰颜色的差 异,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傈三种。 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傈僳妇 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者耳 戴大铜环或银饰,长可垂肩,头上以珊 瑚,珠料为饰。年轻女子还喜欢用缀有白 贝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 佩一串海贝、玛瑙或银饰,并在海贝上刻 上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孔,傈僳语称 这种胸饰叫做“拉白里底”。 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鲜艳 美观。女人都喜欢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 许多花边,头戴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 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左右摆动,优 美迷人。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 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 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 品。 傈僳族已婚妇女多喜欢头戴珠帽 “额勒”。“额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 小铜珠编织而成的精美头饰。制作方法 是:先选十几个直径约两厘米的白色海 贝片,把它们钻出小孔,用线平穿成一 个能套住后脑的圆套。海贝圈上半部分 的贝片下面系上一个小铜珠,然后再将 小铜珠横穿成串。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以 脑后海贝串、额前铜珠串为上下两边, 以红白两色珊瑚、料珠串为中心的帘式、 半月形珠帽,戴在头上正好能将头颅和 两侧耳鬓罩住。妇女们戴上“额勒”,头顶 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 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最下端的铜珠, 嵌在前额,金光闪闪,给人一种端庄华美 之感。这是傈僳族妇女必不可少的饰物。 关于傈僳族妇女的“额勒”帽头饰有 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人间遭遇干 旱,干渴和饥饿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一 对失去双亲的青年男女,带着仅有的一 把长刀、两升米和一只大公鸡,跋山涉 水去寻找能生存的土地。他们来到了一 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家定居。姑娘为了 给男子织一套舒适的衣服,跑遍群山, 采来荨麻纺成麻线,终于织成了一件横 纹长衫,送给了小伙子。在姑娘辛苦纺 织的时候,男子也在悄悄地为心上人选 着礼物。当他看到美丽的姑娘在劳动 时,风常常吹乱她的长发遮住美丽的双 眼,发丝刺得姑娘的眼泪不停地流,便 有了个主意。夜里当他看见皓月高悬, 美丽无比,便决定用像月亮那样洁白光 滑的东西做成一顶能拢住姑娘长发的 帽子。男子听说唐古拉山下有像月亮一 样洁白的砗磲壳,人们常用它来做装饰, 于是他下决心去寻找。历尽艰辛,他终于 得到了美丽的砗磲壳,于是就不分白天 黑夜地打磨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 磨出了一大堆又白又亮的砗磲片。男子 从山上采回了五光十色的野果,用姑娘 搓出的麻线,把这些砗磲片和果子分别 穿成串,美丽的“额勒”帽终于完工了。在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男子捧出它戴在 心爱姑娘的头上。从此“额勒”帽便成了 傈僳族小伙子们赠送给心上人的定情 物,一直流传至今。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 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用 自己栽种的大麻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 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十 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 衣;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 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 包头,或不戴帽而蓄一绺发辫缠于脑后。 有地位的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 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 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荣誉、尊 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 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 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在腰上挂一个 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 背弓箭,犹如一名武士,给人一种粗犷、 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据说傈僳族男子服饰最早来源于 “喜鹊衣”。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孤儿 天天都在发愁,有一天突然飞来一只花 喜鹊。它开口问孤儿:“你为什么悲愁?” 孤儿回答说因父母去世,而父母生前的 猎扣现在又找不到,所以实在生活不下 去。花喜鹊说:“我领你去找找看。”在花 喜鹊的带领下,孤儿终于找到父母生前 支下的七十七个麂子扣和九十九个山 驴扣,并获得了许多猎物,从此孤儿有 了生活保障得以生存下去。但后来孤儿 却再找不到花喜鹊,为了感谢和纪念花 喜鹊,孤儿用各种兽皮做成一件黑白相 配的花喜鹊式样的衣服穿在身上。从此 以后,傈僳男子都穿这样的衣服,取名 “喜鹊衣”。 江贡山傈僳男子的“喜鹊衣”是用 长五丈六尺的布盘绕在头上,并在左额 头留有五寸长的布头,象征喜鹊嘴,这 是包头。“包头”傈语叫“务特”,是傈僳 族汉子的基本头饰,现在多数人用藤篾 做成衬圈,外包青色或蓝色棉布,用篱 笆花作装饰。包头右上额上的五寸长布 头,便于紧急情况时一拉就散,将包头做 防身武器缠绕对方的刀棍。此外,傈僳人 外出可把包头拉散当被盖,捕获到猎物 时可将包头拉散捆背猎物,攀崖上树时 可将包头拉散当绳索用。外套是用黑白 方块布拼缝成的披褂,后披至腰处,内穿 白色长衫,长衫及膝,长袖和高领上都绣 有五彩的花样,披褂上用“海贝带花包” 装饰,脊背和胸前的海贝带各钉一块象 征八卦的“海贝集”。大多数男子脚穿自 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 总之,傈僳族男子的服装由包头、项圈、 白长衫、大襟衣、腰带、大裆裤、漆箍、吊 筒、竹麻草鞋组成。 维西傈僳族男子有的头戴羊毛毡 帽。青年穿白底黑纹大襟短衣,老年穿大 襟长衣,或夏穿短衫、冬穿长衫,系麻织 花腰带。傈僳族男女都喜欢斜挎做工精 细、刺绣精巧的“腊表”(一种挎包),喜 欢系绑腿。男子外出身必背长刀和弩弓 箭包。四川傈僳族,旧时穿自制麻布衣, 傈僳族群众称为“雅巴驰”披羊皮,男 子穿短衣,衣长及脐,裤长过膝,外套无 领无袖。 P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