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4.40
折扣购买: 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的经济学家:2022年耿明斋教授经济思想研讨会纪事
ISBN: 9787513674355
耿明斋(1952年—),男,河南滑县人。河南大学资深教授,国民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78-1985年就读于河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1991年赴南开大学访问研究,先后师从周守正、谷书堂两位著名经济学家,2001年曾受聘为同济大学教授,先后多次到英国的卡迪夫大学、日本的日本大学和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等地访问交流并开展合作研究。现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审组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中国校友会网2011年第三届入选)。兼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成员、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财经委委员、河南省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十一五”以来历届五年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耿明斋教授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经济学家群体中的一员,是河南省唯一参加1984年9月“莫干山会议”的代表。他长期致力于传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研究,主要学术贡献为:从“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出发解释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革的合理性;提出并论证了公有制基础上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和所有权与劳动贡献双重分配原则;提出并论证了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的概念并对其工业化路径进行了系统探索;回答了经济研究中的主观立场(价值取向)与事物的客观走向如何统一的问题。代表作有《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探索》、《国有资本生存边界与管理模式》(合著)、《中国农区工业化路径研究》(合著)、《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合著)、《航空经济概论》(合著)等,主编“传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丛书(26本)、“整村调查报告”系列等。主要决策咨询贡献为:提出并论证了“郑汴一体化”战略,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系统论证了经济结构与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关系,受到有关方面重视;是“三化”协调发展及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与谋划团队的核心成员;多次参加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就关系河南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的经济学家——2022年耿明 斋教授经济思想研讨会纪事序序 2022年是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河南大学经济学 科也走过了95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这也是新冠疫情肆 虐的一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冒着风险、顶着压力举办了两场学术活动以为纪念。一 个是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深圳,举办了 一场以“RCEP与‘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影响”为主题的 面向未来的高端论坛,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中国香港 、新加坡等地的一流学者与国内顶尖贸易专家共同探讨 ,探索新形势下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机遇与实现路径; 另一个就是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举办了“耿明斋教授经 济思想研讨会”,会议邀请河南大学经济学科的校友们 总结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大学经济学科在发展经济学 领域所做的贡献,认真总结以耿明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 的河南大学经济学人围绕欠发达农区发展、市场经济改 革与企业制度转型等领域的探索。而这本小册子就是这 次研讨会的一个书面总结,也是河南大学经济学科三十 多年来发展过程参与者的一些回顾梳理。 耿明斋教授既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的经济 改革与发展进程的参与者,也是以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为 核心的中原经济学派的带头人。作为经济发展与体制改 革的积极参与者,耿明斋教授不仅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积 极从事学术研究,并代表中原经济学界参加了具有标志 性意义的莫干山会议,而且耿明斋教授还积极组织经济 学人参与河南省的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创建,同时 也密切关注河南经济的现实进程,为河南省政府的重大 经济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在许多产业与区划决策方面起 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耿明斋教授的这些“非学术”活 动同样是他经济思想的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尝试。作为中原经济学派的学科带头人,耿明斋教授在 其主政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原发展研究院期间,一方 面积极引进具有学术情怀的真学者,构建具有学术氛围 的学术平台;另一方面也敏锐地意识到,以博士点为标 志的学科建设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学术大家成 长的条件,因此他带领同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健全了河 南省的经济学博士培养体系,使得河南大学经济学科较 早地成为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与统计学三个一 级学科博士点的地方性综合大学,为河南省的经济学发 展、中原经济学派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基于 耿明斋教授在这两个方面的巨大贡献,我们看到出席这 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既有现实经济参与者的政府领导、 企业家,也有学界的教授学者,大家的发言既有对耿明 斋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认可与肯定,也有对其在实践 方面、领导方面的赞许与称颂。尽管作为一次当面的发 言,不少嘉宾难免将几十年来受耿明斋教授影响、教诲 的情感诉诸赞语,但大多数嘉宾的发言是切合实际的, 将这样的口头发言与会议报告结集成册是有一定的学术 意义与思想史价值的。 当然,本书集结成文的毕竟是一次研讨会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