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0.86
折扣购买: 50招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专注成就未来)
ISBN: 9787512703179
高坤,儿童教育学硕士,有多年教育经验,对第二语言习得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有深入研究。现主要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和第二语言教学工作,曾编写《如何教孩子才肯学》、《犹太人给子女的8种福分》等图书。
方法2:不要总打断孩子,哪怕他只是在看蚂蚁搬家 问题浮现 倩倩今年8岁了,正是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和好奇的 年龄,再加上她生性活泼好动,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总是跑来跑去的。每次妈妈带她去超市,一定得紧紧看 着,一个不留神她可能就跑到别的货架前了。为此,倩倩的父母很头疼。 “女儿你说你每天累不累啊?一点芝麻绿豆大的事情你都会感到好 奇,妈妈都替你累!”妈妈经常这么说倩倩。 这天妈妈下班回家后发现屋里大开着门,倩倩却没在家。 “肯定又是跑哪儿疯去了,连门都忘了锁,真是个不让太人省心的孩 子!”妈妈看着屋里乱七八糟的样子,叹了一口气。 “你家倩倩不和我玩,却在后院里跟蚂蚁玩了一下午,她真是个奇怪 的孩子。”妈妈正准备做饭的时候,邻居家的妞妞跑过来学着大人的口吻 向她“告状”。 听妞妞这么一说,妈妈赶紧跑到后院里,女儿果然一动不动地在地 上蹲着。妈妈走上前一看,原来她正围着一群蚂蚁,看蚂蚁搬家呢! “你这孩子不好好在家学习,跑到这儿跟蚂蚁玩起来了,看你浑身都 脏成什么样子了,赶紧回家!”妈妈见状忍不住冲女儿喊了起来。 倩倩本来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她的小蚂蚁,被妈妈这么一喊, 吓了一大跳,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 “妈妈这是干吗?不仅吓了我一大跳,把我的蚂蚁肯定也吓着了!” 倩倩非常不满地冲妈妈嚷道。 “一个小蚂蚁你还玩得起劲儿了,真是搞不懂你!赶紧回家换衣服!” 妈妈不由分说便把倩倩拖走了。 生活中像倩倩的妈妈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对于孩子的很多行 为都感到不可理解,因此会在孩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打断其正在进行的 事情。家长可能认为孩子的行为是错误或者幼稚的,但是他们却忽视了 一点,那就是在家长眼里这些“错误的”、“幼稚的”事情却恰恰是最能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事情。例女Ⅱ案例中倩倩能和小蚂蚁“玩一下午”,说明 她对这些蚂蚁很感兴趣,要知道,当孩子对某样东西或者某件事情感兴 趣时,注意力的培养是很快的。但是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并且 还常常打断孩子。 那么家长经常打断孩子,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和提高会产生哪些负 面作用呢? 破坏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和提高孩子注 意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孩子的眼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神秘的, 因此他们非常热衷于探索这些神秘的事物。如果家长不理不顾孩子的感 受,随意打断孩子正在进行中的“探秘”活动,就会破坏孩子对这些事 物的兴趣,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打断孩子的思路:随意打断孩子,在很多父母看来只是一件很小的 事情,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损失,其实不然。例如当孩子正在自己的房 间津津有味地读一本故事书的时候,家长如果在此期间经常随意打断孩 子的话,孩子阅读中的思路就会被家长强行打断,注意力也会因此受到 影响。时间长了,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也就很难投人到其中了。 影响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大多数的小孩在父母的眼中是比较贪玩 的,既然只是玩,那么随意打断孩子也是无大碍的。可是这些家长并不 知道,孩子越是玩得起劲儿的时候,越是他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这时家 长过来随意将其打断,会让孩子觉得非常扫兴,慢慢地在做其他事情的 时候也就积极不起来了。试想,孩子做事情不积极了,注意力还能集中 起来吗? 孩子难以进人状态:家长随意打断孩子还有一个不好的副作用,就 是使孩子难以进入到应该有的状态。例如孩子画画的时候,之前他心里 可能已经构思出了一幅图画,在他下笔画的过程中,家长随意打断孩子 的话,很可能会破坏孩子之前的构思,并且也无法进入到应该有的状态 中去。 注意力提升新策略 无论孩子是在学习、看电视、玩游戏,抑或是剪纸、做手工,哪怕 是蹲着玩蚂蚁,家长都要尽量避免打断孩子,让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到他所做的事情当中,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具体来说,家长应 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事提前跟孩子交代:很多时候家长打断孩子,只是因为一些很 小的事情,如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孩子却还在玩积木。家长不打断的话, 饭菜就凉了;打断的话,孩子又会不高兴,因为他的“房子”马上就搭 建好了。遇到类似的情况,家长应该在某件事情快要发生之前,提前通 知孩子,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去处理好他自己的事情。比如周末家长要 带孩子出去玩耍,可以在起床后就告知孩子,这样他就有了充分的准备, 即使在家做其他的事情也会把握好分寸,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该出门了, 事情还没做完,家长强行将其打断的情况了。这样一来,孩子就能集中 注意力完成自己事情的同时,不耽误家长交代过的事情。 事后再纠错:父母之所以经常随意地打断孩子,还有一个原因就 是觉得孩子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有了错误,因为急于纠正这些错误,便 忍不住打断孩子。例如,孩子正高高兴兴地朗读一篇课文,书中可能会 出现一些孩子不认识的字,于是便念错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 打断孩子纠正念错的字的正确读音。家长可能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 是在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这种好心的 “帮助”打断了孩子的注意力。与其如此,倒不如先让孩子把课文完整地 读完,之后家长再一一给其指出读的过程中的错误。这样既纠正了孩子 的错误,又保证孩子在读课文时的注意力没有被打断。 不催促、不唠叨:有时候当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家长在旁边比 孩子还急,一会儿嫌孩子做得不对,一会儿嫌孩子做得慢,总之一个劲 儿催促、唠叨孩子,“不是那样的,要这样做”、“做快点”,等等。试想 一下,家长这样做的话,孩子还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吗?恐怕心烦还来 不及呢。所以在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的时候,不管他的想法好不好, 只要没大碍,家长就不要一直在旁边催促、唠叨,尽量让孩子能专心地 把一件事做完。 P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