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ISBN: 9787208148314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铁马楼船北府兵》《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第四节 伐吴之战过程 根据各路军队的进展,晋伐吴之战可分为两个阶 段。 从咸宁五年(279 年)十一月至太康元年(280 年)二月十八日,为第一阶段,战事主要发生在长江 北岸诸地区,以及自三峡至江陵的长江南北两岸;自 太康元年(280 年)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十五日,为战 事第二阶段,王濬舰队从江陵东下,配合江北各军攻 克敌沿江诸城塞,顺流直下,于三月十五日登陆占领 建邺,尽俘吴后主朝廷,战事宣告结束。 在第一阶段的战事中,各路伐吴军队所遇到的抵 抗很强烈,且都有较大战果,但各路统帅对于战事进 度的意见并不一致,其中最关键的争执,是能否顺利 渡江。在第二阶段,晋武帝已明确指示王濬舰队攻占 建邺,但未能及时厘清王濬舰队与下游陆路诸军(主 要是中线扬州都督王浑)的指挥关系,导致王濬与王 浑发生争执。下面将重点分析西晋高层对于伐吴进展 的预判,以及在实战过程中的抵牾。 第一阶段战事 据《晋书·武帝纪》,晋武帝于咸宁五年(279 年)十一月诏命前线各军展开全面进攻。由于诸军进 入临战需要一些时间,加之原边界距离吴军重要城垒 尚有一定路程,所以到次年正月、二月才进入激战阶 段。关于王濬舰队启程的时间,《华阳国志》卷八载 为咸宁五年(279 年)“冬,十有二月,濬因自成都 帅水陆军及梁州三水胡七万人伐吴”。《晋书·王濬 传》则载为“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自建平 郡(今巫山县)以下的三峡江段都由吴军控制,吴军 预先在峡中“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 江中,以逆距船”,而羊祜尚在世时已从吴军俘虏口 中获悉这些布防地点,所以王濬舰队已有针对性措施 ,顺利通过三峡江段。这表明在益州舰队的下江行动 中,荆、益两州保持着密切的协作。 按照晋武帝战前的诏书部署,王濬舰队在驶出三 峡,进入荆州江段后,便开始接受荆州都督杜预的指 挥(节度)。二月三日(庚申), 王濬舰队攻克江 北重镇西陵,继续沿江而下,攻击两岸吴军。 自襄阳南下的杜预所部,正月时已包围了吴江陵 城,但一直未能攻克。杜预遂派一部兵力沿长江北岸 向上游进军,以便接应王濬舰队;同时又派少数兵力 偷渡长江,“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埋伏于乐乡城 外。乐乡是吴军在长江南岸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且是 其长江舰队停泊基地。当上游吴军被王濬舰队击败, 逃入乐乡城内时,杜预所遣伏兵随之混入城内。王濬 舰队于八日(乙丑)抵达乐乡城外江面,与吴军舰队 展开会战,将其尽数歼灭,吴荆州舰队统帅“水军督 陆景”被俘。王濬军与城内伏兵里应外合,于当日攻 克乐乡。此战彻底消灭了吴军长江上游的水上力量, 使得江北吴军孤立无援,杜预军遂于十七日(甲戌) 攻克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