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30
折扣购买: 单身汉董进步/小文艺口袋文库
ISBN: 9787532162574
袁远,已发表作品百余万字,有中篇小说集《一墙之隔》.长篇小说《亲仇》出版。她善于洞悉幽微,平淡的故事总会被她讲得惊心动魄,“那些没有人关心的内心,都在袁远的笔下。有了疼痛的温度和质感。”
单身汉董进步 一 男人多不经老,董进步除外。他二十岁时是二十 岁的样子,三十岁时还是二十岁的样子,四十岁依然 ,唯有该死的谢顶泄露年龄秘密.发际线年年后退, 如溃败之*,一道道丢失防线。不到四十岁,一头黑 发已溃退为弯幅显著的下弦月,附着于后脑,尖削头 顶暴露出来,干脆剃了光头。 秀发浓密时,他实在是个俊秀青年,*心领T恤 加牛仔裤,谁看了都要眼睛发亮。以温和笑容遮掩心 中自恋,但读书时代功课不好,勉强挂在中等尾巴上 。他自认为是遗传缘故,他老汉大字不识几个,早年 在皮房码头一带拉平板车糊口,后来进了市**厂, 搬运**袋装的**原材料和各种容器装的**成品 药,没走到六十二岁,撒手前留下一句话:存折留给 老幺。 老幺就是董进步。他是他老汉董长水三十五岁生 的,也是董长水**的亲生子。 他母亲倒是顽强勇敢地一直活着。老太太结过两 道婚,**任丈夫患水肿病去世,说白了是饿死的。 说起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老太太 心有余悸,一辈子习惯在柜子深处藏一坛大米,其间 变换过花样,比如饼干和罐头,*后还是回归大米。 **任丈夫留给老太太一子一女,即董进步的哥姐, 哥姐姓刘,没改姓,老二刘建设,老大刘红霞,念书 都只念到初中毕业。 刘红霞十六岁时,下乡去了三百公里外的纳溪乡 ,种果树,种水稻,挑河沙,一封信寄回家,要将近 一个月,漫长的时光旅途揉皱了信封,也揉皱了信上 的字句。信件通常由刘建设念给全家听,刘建设以平 板嗓音,任意跳过不认识的字眼,或胡乱读出拿不准 的词语,干巴巴念完了事。董进步对其中一封信的内 容记忆深刻,姐姐描写夏季里的苍蝇,知青们坐在农 家院坝吃饭,密密麻麻的苍蝇蜂拥而至.盘旋于人头 和碗盘之上,好似“庞大的兵团”,与筷子争夺缺乏 油水的食物,前一秒被赶开,后一秒又俯冲而下。阵 阵俯冲的苍蝇队伍.远看就像混乱的黑色激流。 老妈在乡下待过,老妈说,“乡下我知道,苍蝇 多,虼蚤多,臭虫、蚊子、耗子都多,霞女子*罪哟 。” 董长水说,“我住皮房码头的时候,虼蚤也多。 ” “虼蚤啥样子的?”董进步问。 董长水说,“丁丁大,核桃色,跳起来多高,背 上有硬壳,力道轻了捏不死。” “它吃啥子?” “吃血,**。” 刘建设读完初中,在家晃荡了两三年,他渴望骑 上继父的自行车到城外打鸟,那辆吱嘎作响的笨重单 车,是董长水每天不离的上班用具,破旧却贵重。刘 建设因而常常徒步游逛。有一次。他和同学谢矮子, 竟然来回步行五十多公里,到了龙泉山,回来时天已 黑尽。守在巷子口失魂落魄的老妈,举掌狠抽数下, 儿子带回两只灰山鹑、几只碎了一半的鸟蛋和一包野 果,老妈没按原计划,回到家拿扫帚再度行刑。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