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70
折扣购买: 上海话音系习得
ISBN: 9787544484992
杨蓓在复旦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赴美于爱荷华大学获第二语言习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语言与语言学课程并主持多项汉语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的研究项目。现任职于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言语的感知与表达,第二语言的韵律习得,不同学习环境下的二语习得,以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出版英语专著有《母语者与二语学习者普通话声调的感知与表达》(斯普林格出版社),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内外quan威/核心期刊如《IRAL》、《方言》等,并担任多种quan威国际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的审稿人。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系统。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教猴子、大猩猩学习人类的语言,但均以失败告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普通的婴儿却能在短短几年内,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教育,仅仅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母语。于是,儿童语言习得这个富有魅力的研究领域吸引了各行专家,尤其是语言学家。 语音和音系结构的习得是儿童习得母语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儿童只有掌握了音系,才能自如的应用词汇和语法。语音学家、音系学家、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音系习得感兴趣,虽然他们感兴趣的重点各有不同。他们有的关注儿童发音器官的发展,有的关注整个音系系统的发展,有的则关注儿童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研究儿童音系习得是有相当学术价值的。 首先,通过对儿童音系习得的研究,可以探究一种语言内在的音系结构。音系学中的一些理论就是通过研究儿童音系习得而建立的,如第二章中所提到的音系处理过程(Phonological Processes)理论。 其次,通过对儿童音系习得的研究,可以探究人类的心理(mind)特点和结构,具有一定的心理学价值。人类的心理是非常奇妙的,Emily Dickinson曾用天空和海绵,来类比人类的心理。当然,这只是诗人的想像,她想用这样的类比来说明很多人类的心理现象是超自然的,而人类的心理可以包容一切。但是作为科学家,他们的职责和诗人的恰恰相反,他们需要描述和分析人类心理的客观现象。所以,他们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可以收集的材料,而儿童音系习得的语料则是这些材料中的一种。 再次,通过对儿童音系习得的研究,可以追溯人类语言的起源。人类的语言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从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生物的衍变进程,那么从儿童音系习得的过程是否可以窥探出人类语言起源与发展的奥秘呢?很多学者试图从儿童的音系习得中找出人类早期语音发展的证据。确实,这样的设想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是,仅仅依靠语言习得的论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能说,习得的论据只是论证语言起源的所有论据中的一类。 音系习得研究是一个既成熟又年轻的领域。一方面,在过去几十年里,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这一学术领域产生;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各种新的学术理论的出现,随着信息交流的速度成几何级数的增长,新的研究方向、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地在这个学术领域涌现,为它开辟了新的天地。但与此同时,有关汉语习得的研究相对来说并不多。因此,我着手研究“上海话的音系习得”。一方面,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经济、文化领域对各地都有一定的辐射力,上海方言自然也逐渐成为一种优势方言,其影响也愈来愈大。另一方面,上海话作为吴语的一种,其音系结构本身就有一些独特性,如“塞音和塞檫音三分”等。此外,汉语中,普通话、粤语、闽语的音系习得都有学者研究过,而只有上海话的音系习得无人问津。基于上述三点,我们选择上海话作为音系习得研究的语言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