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制度对外商投资及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影响研究

贸易制度对外商投资及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影响研究
作者: 陶权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贸易制度对外商投资及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影响研究
ISBN: 9787568074599

作者简介

陶权,黄冈人,中共党员,江汉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营销战略及公司理财等。现担任江汉大学现代校园服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江汉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兼任中国高校市场营销学会理事、中国商业统计学会理事、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理事等职。曾任职于福建匹克集团公司区域经理,在竹叶山集团、中石化公司等担任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师。201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老师。2016年被湖北省委组织部和团省委选派为第五期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浠水县人民政府商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被评为黄冈市委组织部博士服务团优秀个人和浠水县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被评为武汉市政府优秀博士资助先进个人。2017年获得江汉大学“第十届感动江大博士服务团人物”荣誉。2019—2020年被评为江汉大学教学质量考核先进个人。主持省部级和市局级等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30多篇等。具有在企业、高校和政府等工作20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一位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复合型教师。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日益繁荣,我国贸易制度在不断进行完善,相对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投资前景吸引着国外资本及制造业进入我国市场,使得我国经济规模得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并成为国际外部资本投资的热地,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模式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后疫情时代,在吸收外商投资和迎接外部制造产业转移的大环境下,研究我国贸易制度及理论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和推动我国制造业开放式模式创新,贸易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对我国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产业,是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象征,振兴我国实体制造业,是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创新型经济强国,制造业是关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应该先行,需要制造业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制造业企业可以被看成是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的耗散系统,每个企业都不是封闭存在的,而是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流资源、能量和信息。企业创新也是一个耗散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为了保持平衡并不断发展,只有从外部获取的创新要素大于企业内部耗散的创新要素,制造业企业才能实现创新,才能创新出先进的理念、技术、产品,同时企业才会不断成长和发展。因此,制造业企业应该转变原来的封闭观念,向开放的观念转变,用开放式创新的理念促进发展,充分交换外部的创新要素,使之与企业的创新资源充分融合。制造业作为向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基础产业,是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地区来说,制造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振兴我国制造业,是提高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创新型经济强国,制造业是关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应该先行,所以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针对制造业企业,原来的封闭式的创新思想越来越受到挑战,这就需要制造业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构建企业强大的创新平台,形成创新网络,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利用扩散和溢出效应,使得企业突破一道道技术障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减少企业的创新风险。我国制造业企业基于自身的特点,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需要不断获取大量的外部创新源,需要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并具有开放式的自主创新的观念。因此,在面临疫情带来的全球化挑战下,深入研究我国贸易制度对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影响,有利于推动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我国制造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我国贸易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吸引外商投资,有利于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形成,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投资转移,并推动我国实体制造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书在新制度经济学、外商投资理论和制造业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框架内进行研究,使制度经济学理论、贸易理论及制造业创新理论等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研究贸易制度对外商投资及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影响问题,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领域中有关贸易制度与外商投资及开放式创新理论基础。在研究贸易制度的重要影响方面,把贸易制度对外商投资及制造业创新模式的影响结合起来研究,对优化我国贸易制度环境、完善我国贸易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和推动我国全面深化制造业产业升级具有很重要影响。这些也是区分于同类书籍和吸引读者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