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禅(做个不受惑的人)

祖师禅(做个不受惑的人)
作者: 释果如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47
折扣购买: 祖师禅(做个不受惑的人)
ISBN: 9787511717108

作者简介

释果如,1951年出生,12岁出家,是圣严法师座下第一位出家弟子,依止受教于圣严法师的师父东初老人。后随圣严法师参禅,为其传法弟子,并曾担任禅堂板首。 2009年圣严法师圆寂后,释果如承师遗志,弘扬汉传祖师禅法,现正积极修建“祖师禅林”,专修祖师禅法,并以活泼、不拘形式的生活禅法接引老参和新学。 释果如指导禅修以“棒喝齐下,机关尽出”著称,喝声一起,香板一落,总令学人当下承担,无处闪躲。每逢禅期主法,即先言明香板教诫,自称用在当用。该吃棒时,不以佛法做人情。 释果如曾获美国乔治亚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文学学士,亦曾就读佛光山东方佛学院。

内容简介

电影《阿凡达》里地球人杰克这个角色,其实是 现实生活里每一个人的 缩影。 杰克的人生,和你我一样,有好多挫折和磨难。 杰克的双胞胎哥哥是一名参加阿凡达计划、研究 潘多拉星球生物圈的科 学家,杰克却只是个下半身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 杰克的哥哥意外身亡, 才由杰克接替参与阿凡达计划,而且在一开始的时候 ,几乎所有和计划相关 的人员,都认为杰克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杰克还受到军事将领的诱惑,在从事纳美人生物 圈研究的同时,窃取潘 多拉星球的重大情报,以此作为治疗瘫痪的交换条件 。 相对于地球人杰克的瘫痪、耗损枯竭的地球以及 地球人强取掠夺的行径, 借用化身的阿凡达杰克在体验了纳美人自由敏捷的身 躯、自然和谐的潘多拉 星球以及尊重生命的价值之后,杰克决定抛弃地球人 的人生,在纳美人的祈 祷声中,成为一名纳美人。 电影中,杰克用“成为纳美人”的第二个人生, 为他的地球人人生找到 出口,但在现实生活里的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一个 潘多拉星球,为我们今 生的挫折和磨难另谋出路? 电影中,杰克是被剧本写死了的角色,只能寄情 于纳美人的来世、另觅 潘多拉彼岸净土;我们是活生生的真人,我们有方法 启动自性DNA,不需要 抛弃染污的现实,也不需要别人的祈祷灌顶,今生此 岸,就能活出真实的 生命。 这个方法,就是祖师禅。 在认识祖师禅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禅的起源,追 溯自性DNA的发现 之旅。 回归“神”、得永生? “禅”这个汉字,原本是指古代帝王祭地的礼仪 。 佛教传到中国后,为了要翻译Dhyana这个梵语, 就根据发音直译为 “禅”或“禅那”。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像发生了生 物学上的突变一样,“禅” 的字义就从“祭地礼”转变成许多和修行相关的意义 ,包括静虑和安止等等。 在我主持的禅修期间,我经常会询问参加的学员 “禅”的意义,我发现 大多数使用汉字的人都已经不知道“禅”的原始字义 了,反而普遍认知, “禅”这个字是和修行、佛教修行或修行解脱有关。 “禅”的字义从“帝王祭地礼”到“修行解脱” 的转变,正和禅法的起 源发展不谋而合。 人类最早想要的解脱,是在于免于大自然的苦难 ,或寻求不受困于苦难 的方法。 早期原始的先民不能理解宇宙、山河大地、气候 变化等等大自然的现象, 当发生自然灾害或面对无法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的困 难时,往往认为有一个 比自己更强大、不可测的力量,在主导这一切,对于 这些未知的现象,人类 只能以一种敬畏的心去接受。这种敬畏心渐渐变成“ 媚神”,谄媚未知的“那 个东西”。 怎么谄媚呢?通常是以某种牺牲、贡品或礼敬的 方式,来取得某个具有 未知、不可测力量的“那个东西”的欢心,目的是为 了求得自然灾害的减少, 或能有更多的收获和富足的生活。 禅的汉字古义“帝王祭地礼”,就是用各种的牺 牲和礼拜,展现对“地” 的尊敬和臣服,是媚神的仪式之一。 早期的印度人也是如此。印度先民用种种的祭典 仪式,来呈现对未知力 量的礼敬。当时,婆罗门教认为婆罗门神(Brahma, 又称梵天或大梵天王) 是创造大神,一切万物皆由袍所创所生,具有大神通 ,主宰人世间一切万物, 人民对婆罗门神既敬重又畏惧。 婆罗门神创造人,人是从婆罗门神身上不同部位 生出来的。随着出生的 部位不同,人的阶级也不同,当这个阶段的分别具体 落实在实际生活的运作 时,被称为Jati,这就是我们所认知的种姓制度。种 姓制度的分类架构,则称 为Vema(瓦尔那)。 种姓制度的瓦尔那架构,将人分为四等。最高等 的人,是从婆罗门神的 口中出生的“婆罗门”,婆罗门被认为可以直接和神 沟通往来,其存在的意义 是在宣扬婆罗门神的旨意、神的教化,理所当然,婆 罗门就成为宗教司,后 期称为“祭司”,地位最为祟高。第二个等级的人, 是从婆罗门神的肩膀生出 来的“刹帝利”。因为肩膀与两手相连,所以刹帝利 象征力量,只要谁不听 话,就用力量征服。刹帝利是印度的统治阶级,实际 掌控国家的军事、政治、 行政、各种管理的权力。 第三个等级的人是从婆罗门神膝盖所生出的“吠 舍”。吠舍只是一般的平 民百姓,任务是从事生产,几乎没有受教育的资格, 也没有政治或武力等属 于较高阶级才能拥有的能力,不过却被赐予信仰宗教 的资格,可以礼拜和信 仰婆罗门神。第四个,也是最低等的阶级,是从婆罗 门神的脚底所生的“首 陀罗”,这类人被视为贱民,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 ,负责提供各种服务,但 被禁止进入寺庙,也不能信仰婆罗门神。 既然人是从婆罗门神的身体所生,所以在婆罗门 神的信仰里,认为人死 后回归婆罗门神的身体,就能和婆罗门神一样永生而 得到解脱,免于生活的 苦难。 然而,婆罗门神的信徒因阶级不同,死后的命运 大相径庭。只有从婆罗 门神的口中所生的婆罗门,和从婆罗门神肩膀所生的 刹帝利,死后才能回归 婆罗门神。吠舍虽然可以信仰婆罗门神,但死后却必 需轮回再生;至于首陀 罗,死后即形神具灭。 解脱:不被身心现象束缚 2010年2月,我带领我的僧俗弟子到印度参访时 ,在恒河边上遇见了一 位“婆罗门”。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位婆罗门不但不 再是高高在上的祭司,反 而沦落在恒河边上行乞。姑且不论这位婆罗门死后能 不能回归婆罗门神得到 永生,从他脸上的神情来看,在他的现世生活里只有 苦难和落寞,看不到一 丝“能得永生”的平静和解脱。 印度先民似乎和我有相近的感受。他们发现,经 由祭祀或礼拜的仪式, 以及经由死后回归婆罗门神的想象和祈求,并不能使 一个人从现世的种种烦 恼和痛苦中得到安然和清净。渐渐地,他们发展出一 种洗涤身心的方式,就 是透过禅修(各种静虑和安止的方法),来达成净化生 命以获得解脱。 这代表着一个巨大的转变:体验宗教或礼奉诸神 ,不再只是借由单纯地 过着宗教礼仪的生活来达成,而是从原本戒神、畏惧 神、直接媚神的方式, 转换到一种自觉、自我人格的觉醒。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