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人生幸好有别离
ISBN: 9787535499660
林清玄 1953年出生,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17岁开始发表作品; 20岁出版第一部著作,走上了文学之路; 30岁前便包揽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其作品类型广泛,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散文,林清玄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夜晚沿着仁爱路的红砖道散步,正是春夜晴好 。仁爱路上盛放着橙色的木棉花,叶已全数落尽, 木棉树的枝丫呈着接近黑的褐色.仿佛已经干去一 般,它唯一还证明自己活着的,是那些有强硬花瓣 的。在夜风中微微抖动的花朵。 到了二段以后,木棉少了,只有安全岛上的椰 子树孤单而高傲地探触着天空一角。不知道为什么 ,我总觉得城市里的木棉与椰子树是兄弟一样的品 种,不开花的时候,往往使我们忘记它的存在,但 是它们却一年年活了下来,互相看守道路,在寂寞 的时候互相对应。 有时我追索着为什么把它们当成相同的品种, 是因为长久的观察,使我知道,在都市的木棉与椰 子是永不结果的。如果在我的故乡,春末的木棉花 开过后并不掉落,它们在树上结成棉果,熟透之后 就在树上爆裂,木棉的棉絮如冬天第一场细雪,随 风飘落。每一片乳白的木棉絮都连着一粒黑色的种 子,随风落处只要是有土的所在,第二年就长出木 棉树的嫩芽。所以我们常会在水田中看到一株孤零 零的木棉耸立,那可能是几里外另一株木棉飘过来 的种子。 到了夏天,是椰子结实的时候,那时椰子纷纷 “放花”完成,饱满青苍色的椰子好像用起重机高 高地升到树顶上。但是收采椰子的时候,农人常常 留下几棵最强壮的椰子做种,等到椰子内部长成实 心的时候才采收下来,埋在地下,不久就长芽抽放 ;如果将它放在大盆子里,每天浇点清水,椰子也 照样地发芽,然后运送到城市,成为充满绿意的盆 栽。 记得我故乡的国民小学,沿着低矮的围墙就种 满了椰子树,门口的两株长得格外高大,那椰子树 是父亲读小学时就有的,后来我才知道整个校园的 椰子树全是由门口的两株传种,一个校园的上百株 椰子树事实上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着血亲的关系 。每次想到那一群椰子,都给我一种莫名的感动。 如今在仁爱路上的椰子,不要说结实传种,它 们甚至是不开花的,只有站在安全岛的一角,默默 倾听路过的车声。 过了临沂街右转,就走进铜山街的巷子,走进 了我生命中的一段历史。 十几年前我初到台北,虽然心中有着向新环境 开拓的想法,但从偏远的乡间突然进入这样的大城 ,不免有一种惶惑和即将迷失的恐惧。我从台北车 站小心翼翼地坐上零南公车,特别交代车掌小姐在 临沂街口让我下车,我坐在车掌身后的位子上,张 皇地看着窗外的景物,直到看见了仁爱路上的椰子 和木棉才稍稍放松心情。 公车到站的时候,就读小学三年级的大侄女, 在站牌旁等我,带我到堂哥家里。堂哥当时住在铜 山街三十三巷一号,是一个两百平的日式平房,屋 “生离死别”是人世间最让人痛苦的事。面对离别,旁人总是劝说,“看开一点”,然而伤痛郁织于心底,难以消散。生命的无常与匆匆,时时刻刻让我们感到焦虑。 当代著名散文家林清玄32岁与佛学相遇,自此深受佛学熏陶浸染,如今,66岁的他带来了对“离别”的感悟——面对“离别”我们应当感谢。“离别”虽然痛苦,但也蕴含着生命的转机。 林清玄的文字被我们读了几十年,他文字的优美、淡雅为我们所熟悉,他教会我们“清欢”,他的文字让我们懂得安于当下,让我们学会欣赏平凡而恬淡的美。如今,他将触碰一个沉重的话题——“离别”。依然是淡淡的笔触,他将“离别”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 伤痛之后,我们能否看到一片更大的天空? 2019年非常值得阅读和收藏的文字,尽在这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