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语文:单元化教学设计课案

自能语文:单元化教学设计课案
作者: 编者:孙玉红|责编:陈瑞瑞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5.24
折扣购买: 自能语文:单元化教学设计课案
ISBN: 9787573114075

作者简介

孙玉红,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学部主任,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十届理事,克拉玛依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孙玉红工作室主持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孙玉红高中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克拉玛依市孙玉红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从教20多年,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主持并参与多个省市级课题,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开展市级、省级、国家级讲座培训50多场次。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自能语文 一、自能语文的提出与阐释 大家对“自能”这个词并不陌生。最早提出这个概 念的是语文教育泰斗叶圣陶。他于1977年12月在为《中 学语文》复刊题词中写道:“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 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 :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 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 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 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 ,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 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 这也成了叶老最著名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 会学”经典语录。可见,教育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 能的传授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和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后成为有 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 对人类文化有担当的人。 自能语文的提出其实正是继承了叶老的这一教育理 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秉承着“教育是为了人的主观能 动发展”这一方向。所谓“自能”首先可以从两个语素 上分析,即“自”和“能”两个方面。“自”强调主体 的主动性;“能”侧重主体内部因素功能,主体具备的 能动性和发展性,也就是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劳动 实践中形成的智能和不断发展的潜质。概括说,“自能 ”就是“自己能够”。例如,“自能阅读”就是“自己 能够阅读”,“自能作文”就是“自己能够作文”,以 此类推,最后达到“自能学习”“自能发展”的目的。 可以说,“自能”是真正决定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所 在。 自能语文是指学生个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备的个 体主观能动性、兴趣的稳定性、发展的持续性,最终达 到自我主动学习语文的一种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 美国教育家卡赞扎克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肯 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座桥,并在帮助 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他拆掉,鼓励学生造他 们的桥。”教师应当大胆地让学生自己“造桥”,而不 必担心学生造成“桥”,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更多地 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心、动口、用脑,在教师的引导与 帮助下,让学生学会造自己的“桥”。这也是对自能语 文的一种形象诠释。 由此,自能语文没有从语文学科的本位出发,而是 站在学生个体发展的视角,关注的是学生是一个独立存 在和自主发展的个体,因此,人的自主发展被纳入语文 学科教育与教学视域中。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 自能语文从实践之初便是将人的培养作学科教学的前提 与基础的。 当然,在自能语文的实践之路上,“自能”这个词 是一个目标,是一种理想。准确地说,我们是在“自能 ”的路上不断摸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