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巴菲特学投资绝学跟王永庆学经营绝学

跟巴菲特学投资绝学跟王永庆学经营绝学
作者: 袁刚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跟巴菲特学投资绝学跟王永庆学经营绝学
ISBN: 978750217915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选准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司投资 找到最值得投资的行业之后,并不意味着你投资工作的完成,恰恰相反 ,这只是做投资功课的第一课。因为一个行业有着许许多多的企业,有些企 业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有的企业却一年不如一年。因此,要想使自己的投资 获得超额回报,还需要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分析,找准那些最具有发展潜力 的企业进行投资,而这正是巴菲特的常用策略。 巴菲特认为,要想投资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发现那些有潜力但还未被承 认的公司,发现那些最优异但还未被注意的经营者,然后买他们公司的股票 ,从他们的卓越表现中分得红利,也就是说投资要学会把钱投在最有效率的 公司和经营者的身上。 巴菲特投资于捷运公司的成功例子就充分说明了他的这种投资理念。 1963年,巴菲特开始研究一种与以往所买股票都不相同的股票,它根本 没有工厂,也没有硬件资产。实际上,它最有价值的商品就是它的名字。 当时,美国捷运公司绝对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公司。美国已经进入了 太空时代,没有任何产品能像美国捷运那样恰当地代表着现代生活的威就。 由于乘飞机旅行已经在人们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所以中产阶级开始乘飞机 到处旅行,旅行支票已经成了“通行证”。该公司成千上万美元能票据在流 通,像货币一样被人毫不迟疑地接受着。到了1963年,有1000万公众持有美 国捷运卡,这种卡只不过是5年前才引入的工具,而最初,公众还都觉得有 必要带着现金去旅游。《时代周刊》宣告“无现金的社会”已经到来。一场 革命即将开始,而美国捷运正是这场革命的导航灯。 结果出现了麻烦,在公司的一个遥远而微不足道的领地,灾难降临到美 国捷运公司新泽西巴约纳的一个仓库。 这个仓库在一场毫无吸引力的平凡交易过程中接收了一批罐装菜油。这 批货物是由庞大的联合原油精炼公司提供的,仓库给联合公司开出了收据作 为这批所谓的色拉油的凭证,联合公司用此收据作为抵押来取得贷款。后来 ,联合公司宣告破产了。债权人抓住公司的抵押品不放。这日寸候,即1963 年11月,美国捷运发现了问题:“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油罐中只装有少量的菜 油”。里面装的大部分是海水,简单地说,就是仓库蒙受了巨大的欺骗,其 损失估计达1.5亿美元。 由谁来承担这项损失呢?联合公司首当其冲,但是它已经破产了。美国 捷运的附属机构也已登记破产。美国捷运自己是否有责任还不能确定,但是 总裁霍华德·克拉克深深地领悟到对于一个大名登记在旅行支票上的公司来 说,公众的信任高于一切。克拉克于是承担了这项债务。 也就是说,母公司将面对各种索赔,潜在的损失是巨大的,实际上,它 已经“资不抵债”。 1963年11月22日,有消息传出,公司的股票从以前的60美元/股跌到了 56.5美元/股,当股市在肯尼迪遇刺之后重新开市时,跌落到49.5美元/股 。 甚至有消息说它面临着无力偿付的风险。 当这些事件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时,巴菲特专门到奥马哈罗斯的牛排屋 拜访了一次。这天晚上,巴菲特所感兴趣的并不是顾客们吃的牛排,也不是 他们的衣服帽子,而是自己跑到收款机后面,一边和店主闲聊,一边观察着 。他观察到这样的事实:不论是不是谣言四传,罗斯店的顾客们还是继续使 用美国捷运卡来付餐费。从这一点他推断出,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圣路易 斯或是芝加哥乃至伯明翰的牛排屋中。 然后他来到奥马哈的银行和旅行社,在那儿,他发现人们仍旧用旅行者 支票来做日常的生意。他还拜访了出售美国捷运汇票的超级市场和药店,最 后他和美国捷运的竞争者进行了交谈。他的一番调查得出的两个结论,与公 众的观点大相径庭: (1)美国捷运并没有走下坡路。 (2)美国捷运的商标是世界上畅行标志之一。 美国捷运并没有本·格雷厄姆的感觉里所说的那种安全程度,因而它也 不可能得到格雷厄姆的投资。格雷厄姆的经典信条十分清楚,购买一种股票 必须以“来自于统计数据的简单而明确的数字论证”为基础,换句话说,就 是要以运营资金、厂房和设备以及其他有形资产等一堆可以被测度的数据为 基础。 但是巴菲特看到了一种逃避格雷厄姆视线的资产——美国捷运这个名字 的特许权价值。特许权意味着独占市场的权力。卡迪纳尔拥有在圣路易斯的 垒球特许权,因此没有其他的队伍可以申请加入。美国捷运就几乎是这样的 。在全国范围内,它拥有旅行者支票市场80%的份额,还在付费卡上拥有主 要的股份。巴菲特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动摇过它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什么能 动摇它。它的顾客群所具有的忠实性是无法从格雷厄姆那种“简单的统计数 据”中推断出来的,它不像有形资产那样会出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比 如伯克希尔的工厂等,然而这种特许权确实含有价值——巴菲特看来,这是 一种巨大的价值。美国捷运在过去的10年中赚到了丰厚的利润,不管色拉油 是不是真的,它的顾客并没有走开;而股票市场对这个公司的标价却是基于 这样一个观点,即它的顾客已经抛弃了它。: 1964年年初,股价跌至每股35美元,华尔街的证券商如同在唱诗班里一 样哼着同样一个调子,一齐高唱着“卖!”而巴菲特决定去买。他将自己1 /4的资产投到这种股票上,这种股票可能背负着一种未知的而且潜在有很 大比例的债务。如果判断错了,他辛苦积累的财富和声誉将化为灰烬。 克拉克,美国捷运的总裁,向仓库的债权人提供了6000万美元,但他遭 到了股东们的起诉,他们声称克拉克把他们的资产“浪费”在一种似是而非 的道德义务上。 巴菲特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前去拜访克拉克,把自己介绍给他,自称是 一位好的股东。“巴菲特买了我们的股票,”克拉克回忆道,“而任何在那 种时候买进的人都是我们真正的同伴。” 当巴菲特告诉克拉克说他支持他时,一位美国捷运的律师问他是否愿提 供证词。巴菲特来到了法院,告诉股东们,他们不该起诉,说他们应该感谢 克拉克,因为他正努力不让这件事缠上他们。后来,他解释说:就我所关心 的而言,那6000万美元是他该寄给股东们的红利,但在邮寄途中丢失了。我 的意思是,如果他宣布要发6000万美元的红利,每个人都不会觉得世界像地 狱一样了。 最终美国捷运渡过了危机,慢慢地走上正轨。巴菲特获得了成功,这家 深具潜力的公司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