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宁夏人民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30.00
折扣购买: 中国回族/中华民族全书
ISBN: 9787227053545
第七节 民间游戏竞技 一、游戏 民间游戏是一种嬉戏娱乐活动,它以调剂身心、 悦目怡情为目的。回族 传统的智能类游戏包括猜谜、绕口令、拾籽等;儿童 行为游戏包括过家家、 捉迷藏、丢手帕、老鹰捉小鸡等。回族儿童的这类游 戏许多与汉族等其他民 族相同,在多民族杂居地区一般都是各民族小朋友一 起玩耍。在众多的游戏 中,猜谜是回族民间游戏中比较普遍的一种。 猜谜原为民间口头文艺活动,是人民智慧的一种 表现形式,它以含蓄的 韵文形式,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手法,让人们根据暗示 提供的线索,经过思考 来猜出这个事物。因此,猜谜是一项有趣、有益的活 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 的喜爱。谜语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是 供人猜的部分,是提出 问题,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的白胖子”就是 谜面;而谜底是本体, 是问题的答案,如前述谜语的谜底就是“花生”。 谜语题材广泛,包罗万象,一般根据谜底反映事 物的性质,可分为物谜、 事谜和字谜。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回族谜语中 涉及字谜的不多,主要 是物谜和事谜,其中又以物谜为最多。回族谜语中的 物谜,往往以本民族 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为谜底,如“肚大 嘴又长,宝在腹中藏, 要做大小净,全靠它帮忙”(谜底:汤瓶)的谜语, 是和回族日常生活有关。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同时回族又是一个爱好清洁的民 族,汤瓶是回族宗教生 活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这则谜语通过对汤瓶 外表和其功能形象贴 切的描述,引发想象,最后猜出谜底,显示了回族谜 底的艺术特点和表现 手法。 二、竞技 与游戏不同,竞技是带有对抗性的娱乐活动,它 以互相比赛、竞争取胜 为目的。在民间竞技中,有的比力量,有的比技能, 有的比技艺,既斗智也 斗勇。回族民间竞技项目数量众多,范围广泛,有些 竞技项目还是多民族参 与,很有地方特色。回族民间竞技存在明显的地域差 异,各地都有一些独特 的项目,综合起来,主要有绊跤、拔腰、扳腕、打髀 石、拔河、跳绳、踢毽 子、骑走骡、赛走马、碰鸡蛋、打权扬、下方等。在 众多的回族民间竞技中, 下方流行地区比较广,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和其他一些 回族地区,这个项目有 深厚的群众基础。甘肃临潭的万人扯绳(拔河)则是 多民族参与的一项大型 民间体育竞技项目。 1.下方 下方是棋类的一种,叫方棋,民间又叫方连。下 方深受回族群众喜爱, 乡土气息也很浓重,凡大街小巷,只要有一块十净的 平地,休闲并对方棋感 兴趣的人们便聚在一起,j五一群,或蹲或坐,一场厮 杀就开始了。下方时 两人对弈,观战者自然分成两班,各自出谋划策,指 指点点,有时争论不休, 竞比高下,有时还会讥讽对方,很是热闹。棋子往往 就地取材,随便找来相 同颜色的小土块、石头、树枝、碎瓦片,选一块平地 ,画上方格线,也不用 裁判,比赛就开始了。比赛方法各地略有不同,纵横 画线,有的5路,有的 7路,也有的7纵8横。比赛方式主要有挑担式、成方 式、串珠式等。挑担 式就是将自己的棋子走到对方两棋子巾间,吃掉对方 两个棋子,以吃棋多者 为胜。成方就是将自己的棋子走成方形,以成方多少 为胜负。串珠式就是自 己的棋子走成一行,谁成行多谁胜。对弈时双方尽量 阻挡对方棋格,并竭尽 全力形成自己的棋路,以智取胜。现在,宁夏已经把 下方列为宁夏回族自治 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并对比赛规则 进行了修订,规定棋盘 为长方形,横7竖8条线格组成56个交叉点,黑白棋子 各28粒,对弈双方 轮流布子完毕,随即展开较量。比赛时,一方棋子只 要成方,即一方4粒棋 子走成彼此相连的一个方形,即可吃掉对方任何一个 未成方的棋子,成方多 者取胜。 2.拔河 拔河是民间常见的力量型体育竞技项目。与一般 拔河不同,甘肃临潭有 一种万人拔河(当地叫扯绳)的体育活动,以其绳长 度最长、直径最大、重 量最重及参加人数最多,2001年被载人上海大世界吉 尼斯世界纪录。这项大 型的民间体育活动,现在所用之绳为直径6厘米、长 1808米、重约10吨的 钢丝绳,2007年拔河人数达8万之多,参加人数超过 15万,有媒体评价其 为“地方民族文化和体育运动独特而灿烂的一页”。 临潭的万人拔河,是当地 回、汉、藏等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它以加强民族间 的团结为目的,最早起 源于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通常,拔河在 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 六3个晚上进行,每晚拔3局。每局不限时间,直到对 方弃绳认输为止。拔河 时不论民族、不分男女、不计老少,整个县城以西门 为界,家居上者上拔,家 居下者下拔。届时,不仅县城万人空巷,而且附近县 、乡的群众也前来参加。长 达1800多米的钢丝绳中间可分接,两端呈双尾状。当 双方的钢丝绳在中间用 楔连接成功后,激动人心的万人拔河就开始了。这时 ,彩旗飘扬,华灯闪烁, 呐喊助威声震撼山岳,其场面恢弘,景象壮观,堪称 人类拔河运动之一绝。 第八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申遗项目 一、口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知道,每种文化的生成,都有其特定的地理 、历史、社会等方面的 背景。回族历史悠久,文化起点高,兼有伊斯兰文化 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 特点,同时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具有族源的 多样性、社会历史的多变 性,加之分散全国,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由此形成的回族文化, 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回族语言文字(包括回族汉 语、经堂语、众多地方语 及拼音文字小儿经)、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 故事、歌谣、寓言、笑话、 叙事诗、儿歌、谚语、歇后语等)、音乐(民歌、民 调、乐器等)、舞蹈(歌 舞、乐舞、器械舞、舞龙、舞狮等)、曲艺(说唱宴 席曲、表针线等)、习惯与 礼仪(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婚姻、丧葬、节庆、 信仰、竞技及家庭礼仪、 交往礼仪、人生礼仪等)、手工艺(雕刻、刺绣、编 织、漆艺及食品加工工艺 等)以及一些歌会、场所和文化生态社区。口头文化 与非物质文化是回族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文化的根和血脉所在,更 含有民族的情感和特有……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