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不可任性(段柄仁杂文自选集)(精)

有权不可任性(段柄仁杂文自选集)(精)
作者: 段柄仁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有权不可任性(段柄仁杂文自选集)(精)
ISBN: 9787515512143

作者简介

段柄仁,笔名任炳、任欣,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8年1月生于山西农村,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秘书长、市人大**会副主任。不论在哪个单位,担负什么职务,舞文弄墨,堆集“文山”,常常成为“主业”。业余收获公文写作、秘书学、百科全书学等专著5部,方志学、北京史学等专著4部,杂文集《诫慎集》(合作)《改革论集》《银针与花环》《掌声-嘘声·呼声——杂说官场“真善美”》《“官心病”及其他》等5部。现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北京志》和《北京年鉴》主编、北京杂文学会会长、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名誉**。

内容简介

警惕“换届综合症” 有一种病,十分奇怪,以前每当换届,便悄然而 来。越是临近人事安排的关键期,发病率越高,病情 也随之加重。其特点是发病的区位集中,多在*政领 导机关,病人的身份相近,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症 状则因人而异,大体是三种,“发烧”、“发晕”、 “发懒”。也有两者交替或三者兼发的。总之是病来 一窝蜂,病去一阵风,来去都是以“换届”为坐标, 时间性强,传染性大,潜伏期长。这是什么病?请教 专家,答*此种新“病”医书上尚无记载。且名“换 届综合症”。 先说症状。“发烧”者大多是具有勃勃雄心和竞 争实力并希望登台阶、有进步的一方之主或部门首长 。临近换届,他们总想多留点“赫赫政绩”,多搞点 选票,因而头脑热度逐渐升高,“雄心壮志”急剧膨 胀,奇思怪想纷至沓来。“计划”要加码,指标要提 高,往往不顾财力物力许可,大兴土木、乱铺摊子。 无条件动工的也要搞个开工仪式,难以竣工的必须弄 个“形象”出来,而后敲锣打鼓宣扬一番。即使因此 而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父债子还”嘛!能否还 得起,那是后人的事了。或者不顾需要与可能,大幅 度调整干部,名为培养选拔**人才,实际是网罗安 插亲信故交,“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样做,自 认为既换来“大刀阔斧、敢作敢为”的“美名”,又 留下*后自己可以*纵指挥的“班底”,何乐而不为 ? “发晕”者则主要显现于那些急于“长”一下、 升一级、挤进新班子的干部中。换届对他们当然是大 好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官欲腾升, 急火冲顶,致使头脑发晕、发昏、发糊。挖空心思、 绞尽脑汁,对决策人物献忠心、表敬意,极尽吹捧拍 马之能事。心急火燎地拉关系、走门子,请客送礼, 找人说情、举荐,甚至以钱物贿赂。*有恶劣者,发 晕到不择手段,采取“排除法”,把条件和他相近或 优越于他的人,统统视为绊脚石,为抹黑对方制造谣 言,甚至写匿名诬告信,“八毛钱,查一年”,以排 除竞争对手。 “发懒”者,数量要多一些,主要出现在那些任 期将满,准备转岗,特别临近退休的干部中。他们的 目标不是多做贡献,而是“安全交班,平稳着陆”。 工作上选择的是“守摊哲学”。“只求守成,不求创 新”,“老事办了,新事不搞”,“不前不后,不多 不漏”。特别是对难事、险事、开创性事业,*是采 取躲、推、拖的策略。本来鼓鼓劲就能克服的困难, 他却回答“放放吧,不要引起别的麻烦”,动动脑就 能破解的难题,他的意见是“别冒风险了,把机遇留 给下届吧!”在人事上实行“好人主义”。“多栽花 ,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总之好像慢 撒气的气球,再也鼓不起顺风升空的劲头。这在医学 上被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精神头儿不见了,生机与活 力被懒洋洋、慢腾腾替代了。 再说危害。一是传染性。因为患者多为领导干部 ,是众目睽睽的“公众人物”,无论“发烧”、“发 晕”、“发懒”都有巨大的扩散力、传染性。一人“ 发烧”会引起其管辖范围的全局性“发热”,引导相 邻地区或单位的比学赶超,甚至引发少数投机者发狂 、发疯。一人“发晕”,则常常会“乱了一群”,歪 风吹来,大家*害。一人“发懒”,往往导致整体发 僵,扼杀了生机,阻挡了创新。不论哪种症状,都直 接影响了有关单位、部门和地区的工作,败坏了*风 、政风和社会风气。二是潜伏性。换届引发了此病的 爆发流行。但根本原因还在于肌体自身早就有“病” 。“病菌”就是“患者”的私心、野心,不仅没有自 觉地不断地清除,反而被某些假象和光环笼罩而隐蔽 起来,得以滋生和发展。如果肌体无菌或抵抗力较强 ,再大的外因,也是难以引发此病的。群众对*和政 府信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的业绩和作风。 如果平时像个君子,一旦触及个人利益就变了脸孔, 给群众心灵的冲击,无异于上当*骗,对*和**威 信的影Ⅱ向,远远**了工作上的失误。 此病如何治理?既需名医妙手,*需群策群力, 大家共同造就一个送瘟神、避瘟疫的良好环境。然而 ,当前首先要制止“换届综合症”的蔓延,*要警惕 ,千万别被传染。 2002年3月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