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看财富之道

如松看财富之道
作者: 如松
出版社: 国防工业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如松看财富之道
ISBN: 9787118111910

作者简介

如松,本名马春波,工学硕士,独立经济理论和经济趋势研究者,金融期货业专业人士,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国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拥有外商独资企业和国企领导经历,对货币的内在规律研究有独到的见地,擅长行业趋势和行业拐点的判断,对商品的价格走势能够做出独立的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权货币、如松法则、信用红利等见解;著有金融类畅销书《如松看货币之道》《如松看人权货币》。 如松认为: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货币信用恒定共同构建了黄金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蕴含着对社会财富本质的认知过程。在封建社会和法治社会,财富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当一个国家或民族遵从了黄金法则的时候,就会带来人民的富裕与国家的强盛,否则就会出现衰落、暴力与贫穷;当企业和个人遵从黄金法则的时候,就可以实现财富的不断聚拢,造福社会,成就自己。一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过程是黄金法则得到强化的过程,而滞胀的产生是对黄金法则的破坏所造成的结果。 如松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于2012年准确预测了原油行业、煤炭行业、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黄金价格、美元指数的走势;2015年年底,预测美元标价的黄金将从2016年转向牛市。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的财富神话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通过了《权利法案》,又进 一步建立了金本位货币制度,被誉为资本主义划时代 的事件,全面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发展。通过 上一章,我们知道英国就是建立了黄金法则。黄金法 则是属于英国人的发明吗?不是!它的发明权属于古 老的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而英国不过 是将人类的智慧系统化而已。 管仲的富国之路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在位),姜 姓,名小白,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齐襄公(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时期 ,齐国国政混乱,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公元前723或 716年—公元前645)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鲍叔牙(?— 公元前644年)都预感到国家将发生大乱,就各自保 护两位公子到鲁国与莒国避难。 齐襄公肆意杀戮,同时又十分荒淫。这位邪门的 齐襄公还有一个非常邪门的爱好,与自己的妹妹鲁国 鲁桓公的夫人文姜通奸。但还有更邪门的,他为了自 己的淫欲,令彭生杀死了鲁桓公,然后又杀死彭生以 平复鲁国的愤怒。这都是无限的权力所造成的后果, 无限的权力就可以实现肆意妄为。公元前686年,齐 襄公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随从说这只野猪就 是彭生,襄公怒而射箭,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 齐襄公惊恐中遗失一只鞋子。当晚大将连称发动兵变 ,襄公躲起来,却因暴露一只脚而被逮(似乎是天意 ),被连称、管至父等人所杀。连称等人立齐襄公的 堂弟公孙无知即位。公元前685年,齐国大臣雍廪杀 死国君公孙无知与连称,准备迎接公子小白即位。 今天我们知道,如果有好的职位,就会有很多人 竞争,国君的“职位”自然不能用“好”字来形容, 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更不会缺乏竞争者。无论 怎么乱,齐国终归是东方的大国,具有很强的实力, 鲁国和莒国当然都希望在自己国家避难的齐国公子可 以登上齐国国君之位,如果达到目的,就傍上了一棵 “大树”,对自己的国家当然有利。鲁国听说公孙无 知被杀,就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王位,同时,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带兵堵住莒国到齐国的路,准备截 击小白。传说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束腰带,小白咬舌 吐血假装倒地而死,管仲高兴地派人回鲁国报捷。鲁 国于是就慢悠悠地送公子纠回国,六日方抵达齐国。 这时,小白已日夜兼程赶回齐国,被立为国君,即为 齐桓公。 一身都是智慧的管仲,也曾经走麦城、摆乌龙。 今天的齐鲁大地,属于礼仪之邦,令人尊敬,这 是历史不断进步的结果。在春秋时期,齐国可能还难 以当得上这样的称号。齐襄公荒淫无度自不必说,从 私德来说,齐桓公(公子小白)也算不上什么“好人 ”。当今,对齐桓公的普遍评价是“能力一般、长相 一般而且贪财好色”,对这个普遍的评价本人却不太 认同。先说“能力一般”,这是一个不确定的词语, 因为每个人的专长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在正常工作与 生活中可能能力一般,但某些方面却很擅长。比如宋 徽宗,在琴棋书画方面的能力很不一般,但对于治国 来说,连“一般”都算不上,简直是一塌糊涂,属于 “菜鸟”。齐国比较幸运的是,齐桓公的能力在很多 方面都很一般,甚至很差劲,可对于国君这个职业来 说,他的能力却显得“不一般”,因为不同的职业对 人的才能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国君来说,能识 人、用人是最重要的,齐桓公恰恰有这方面的擅长, 至于其他方面的长处,差点甚至没有都没关系。再说 长相,就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情人眼里 出西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00多年前传到今天的 画像也难做凭证。但是,有一个污点齐桓公永远没法 洗刷,那就是贪财好色。而且齐桓公也很坦白地承认 这一点,他自己说:“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姑 姊有不嫁者。”(《管子·小匡》)《新语·无为篇 》也说到:“齐桓公好妇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国中 多淫于骨肉。”这完全继承了襄公的“爱好”,更别 提还有吃人肉的恶行。这个污点,齐桓公永远也抖搂 不掉了,好在自己愿意坦白承认,还算是条汉子。齐 桓公这一家在这方面都很有“名气”。齐僖公(公元 前730年—公元前698年在位)生了两个“闻名于世” 的儿子,还有两个红颜祸水的女儿。两个儿子:一个 就是与妹妹通奸并杀死妹夫鲁桓公的齐襄公,另一个 自然是齐桓公。两个女儿:一个是与哥哥相好的文姜 ,另一个是让卫国乱了辈分的宣姜。要说名气,自然 是齐桓公最大,要说能折腾,还要数宣姜。卫国的卫 宣公也是一个好色的主,还是公子的时候就与父亲卫 庄公的小老婆夷姜私通,而且还生下一个儿子,名字 叫伋,俗称急子。先是寄养在民间,卫宣公即位后, 被立为太子。所以,急子有两个身份,既是卫宣公的 弟弟也是儿子。急子被立为太子后,卫宣公为他聘娶 齐僖公之女为妻。可此时,卫宣公的老毛病又犯了, 听使者说儿媳妇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开始动了歪心眼。他命令大臣在迎亲必经之路上构 筑新台,极其华丽,迎亲之时,卫宣公故意下令太子 出使宋国,自己居然跑到新台迎娶了姜氏,就是宣姜 。此时的宣姜,在卫国连“身份证”都没有,不知道 属于卫宣公还是属于太子,名义上属于后者,事实上 属于前者。但这个问题不大,不论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都有卫国“身份证”的审批权。蒙着盖头的宣姜糊 里糊涂地进入洞房,才发现当初去齐国相亲的小伙变 成了老头。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宣姜莫奈他何,只得 任凭癞蛤蟆吃她的天鹅肉了。齐僖公闻知后大怒,差 点出兵教训卫宣公这个混账女婿。但后来一想,女儿 当上了王后,原本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卫宣公就低 了一辈,今后自然需要孝敬自己,何乐而不为?如果 宣姜嫁给急子,将来还未必能当上王后,齐僖公也就 笑纳了这个几乎和自己同龄的女婿。事实证明,齐僖 公的心算学得非常棒。宣姜与卫宣公生育了两个儿子 ,姬寿和姬朔。宣姜欲立姬朔为太子,便密谋杀害太 子,当然也是曾经与自己定亲的候补夫君。可姬寿重 兄弟情义,为了挽救哥哥的性命挺身而出,结果与太 子双双惨遭杀害。卫宣公驾崩之后,姬朔即位,是为 卫惠公。不久,国人痛恨宣姜和姬朔残杀太子的恶行 ,起兵反叛,把卫惠公赶出国门。卫惠公只能逃奔齐 国,央求舅舅齐襄公出兵干预,齐襄公率领鲁、宋、 陈、蔡等国军队帮卫惠公复国。卫惠公逃奔齐国的时 候,宣姜也只能一起逃回,除了与卫惠公一起央求齐 襄公帮助复国之外,她还有自己的私下目的。卫宣公 死的早,让宣姜独守空房是比较困难的。她看中任何 人都可以,作为王太后,都可以“手到擒来”,麻烦 的是她看中了丈夫的另外一个儿子公子顽(急子的弟 弟),自己就搞不定了。于是,宣姜向哥哥齐襄公诉 说自己的心事。已经嫁过卫宣公然后再嫁给宣公的儿 子,这事怎么说都不好办,而且也太不光彩。起初, 齐襄公不予理会,但宣姜自然有办法,以宣扬齐襄公 与文姜私通的丑事相要挟,逼哥哥就范,齐襄公只好 答应。他找到公子顽,公子顽开始死活不愿意,但在 齐襄公的威逼利诱之下,还是屈从了。虽然公子顽是 被动的,但与宣姜在一起的“工作效率”非同一般, 共生育了五个子女,分别是齐子、卫戴公、卫文公、 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宣姜让卫国彻底乱了辈分,按 说应该声名狼藉,但似乎也不是,缘于她的孩子不一 般。一个前后七个孩子的家庭,只能算开一个小型幼 儿园,但宣姜独出心裁,开起了君王(或王后)培训 班。七个儿女中竟有三个君王、两个王后,均属于龙 种,成材率居然高于70%,有这样的辉煌“战绩”, 大家也不好意思(或不敢)让宣姜声名狼藉。 瞧这一家子。 作为一般人,齐桓公干了很多丑事,肯定算不上 什么“好人”,如果一般人向齐桓公(属于先贤)学 习,没办法,只能遗臭万年。但齐桓公不是一般人, 是君王,他的名声不能按“一般人”的标准来衡量。 历史上,齐桓公的名声非常不差,甚至可以说很好, 远好过他的兄弟姐妹,缘于他在治国上是称职的。 齐桓公作为君主,只要有会带兵、会用人的优点 就足够了。齐桓公最重用的人非管仲莫属,齐国在管 仲的治理下不断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奇怪的是 ,齐桓公第一个不去奖赏管仲,而是奖赏管仲的启蒙 老师,理由是他为齐国培养了一个人才;第二个奖赏 的依旧不是管仲,而是发现并把管仲推荐给国君的人 ,理由是他发现了人才;第三个被奖赏的才是管仲。 用今天的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齐桓公的 治国思维在于:当园丁、伯乐得到足够的重视,千里 马自然就蜂拥而至。于是,齐国上下尊师成风,敬才 成风,人们像挖宝一样积极寻找人才,甚至但凡有点 才华的人走在大街上,人们都要向他鞠躬致意,今天 的齐鲁大地似乎继承的就是这股遗风。 齐桓公即位之后,鲍叔牙力荐管仲(图4.1为清 代孔昭明所绘的《管鲍分金图》)。齐桓公不计当初 的一箭之仇,任命管仲为大夫,治理齐国,这是齐桓 公一生中干得最正确的、最重要的事情。 P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