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屈原

我们的屈原
作者: 杨力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9.20
折扣购买: 我们的屈原
ISBN: 9787568095990

作者简介

杨力,笔名力人。男,1966年7月2日出生于湖北省枝江县顾家店镇长岭岗村。1983年高中毕业于枝江县顾家店中学,当年7月参加全国高考,考入宜昌地区财贸中等专业学校。1989年6月,经过三年时间的自学考试,取得中南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专科文凭。2002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入三峡大学汉语言文学系,2005年本科毕业于三峡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1985年7月,杨力从宜昌地区财校毕业后分配至宜昌地区行政公署财政税务局工作。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并后到宜昌市财政局工作。历任宜昌市财政局副主任科员、副科长、副主任等职务。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4月,通过竞争上岗,被宜昌市财政局党组任命为宜昌市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主任。 2018年7月,任宜昌市财政局金融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宜昌市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主任。 2019年6月—现在,任宜昌市财政局会计科(与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合署办公)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内容简介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被誉为“中华诗祖”。屈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荆楚文化的翘楚。中共宜昌市委高度重视屈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明确提出“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宜昌市传承与弘扬屈原文化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从屈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阐释、传承创新、精品创作、交流传播、价值转化等“六大工程”入手,真正让屈原文化复兴始于宜昌、兴盛全国、享誉世界。 宜昌市政协围绕传承弘扬屈原文化做了一系列工作。在市政协七届一次全会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响屈原文化品牌”作为建议案获得一致通过,由市委主要领导领办。在文史资料编撰方面,宜昌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秭归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秭归县屈原文化研究会联合编著出版了《诗祖屈原》文化普及读本。如今,宜昌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组织编写的《我们的屈原》一书又与读者见面,无疑是为屈原文化的研究打开另一扇窗,为铸就屈原精神的高地添砖加瓦。 这是一部纪念之作。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2023年,恰逢屈原逝世2300周年,作为屈乡儿女,我们以编撰文化文史普及读物《我们的屈原》这一特殊方式,纪念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尽管时移世易,屈原深固难徙的爱国情怀、哀民多艰的民本思想、上下求索的实干精神、洁身自好的清白节操却逴跞古今,化为一种伟岸风骨、一种高贵灵魂,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后人。 这是一部集成之作。不同于《诗祖屈原》,重点在对屈原作品原文的注释和翻译上,更多侧重于文本研究,《我们的屈原》更像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大舞台,它展示了从全国各地1000余篇来稿中精选的近百篇作品,这其中既有关于屈原文化、屈原作品乃至屈原其人深入研究的理论文章、精辟评论,也有散文、随笔等,作者更是遍布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正因如此,《我们的屈原》这个书名显得更加贴切和亲民,屈原既是世界文化名人,是荆楚文化的“天际线”,他也是彻内彻外的人民诗人,永远活在万千普通民众心中。 这是一部责任之作。传承弘扬屈原文化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也是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加快打造世界级宜昌的可循路径,更是一代又一代宜昌人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的传承弘扬,必须建立在对屈原事迹和作品的全面了解上,《我们的屈原》以多样化、平民化的视角解读屈原,讲述屈原的故事,对推动屈原文化的传播大有裨益,而只有更好地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 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继续把屈原文化传承好、弘扬好,推动屈原文化走出宜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始终不渝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铸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不懈奋斗! 本书是在宜昌市委、市政府对于未来宜昌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战略定位与战略思路,那就是要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将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深厚情感,把传承发展屈原文化作为城市品牌战略来抓”。高扬屈原精神,是每一个宜昌人的历史责任与当代使命。因此,2022年3月18日,为认真落实宜昌市委的部署和安排,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宜昌名人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文化专著《我们的屈原》。并提出:要求围绕屈原深固难徙的爱国情怀、哀民多艰的民本思想、上下求索的实干精神、洁身自好的清白节操,以及流传民间的屈原故事展开文本写作,出精品,代表宜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