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助童年:数字媒介下儿童阅读的变革与省思

网助童年:数字媒介下儿童阅读的变革与省思
作者: 尹国强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网助童年:数字媒介下儿童阅读的变革与省思
ISBN: 9787559863713

作者简介

教育技术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

内容简介

前言 作为未成熟的生命主体,儿童需要依赖阅读促进自身的文化生命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媒介铺设着儿童与文化符号世界之间交互的基本路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形态发生剧烈变化,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当下儿童重要的阅读方式。 本书旨在以人—技术—文化的统合视角审视数字媒介下的儿童阅读问题,遵循实然—应然—可然的逻辑思路。首先是现状检视,研究者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当下儿童数字化阅读的文化现状,透过其外在文化表征剖析儿童在数字媒介场域中遭遇的困境。其次是理论建构,研究者从关系向度和本体向度对儿童数字化阅读进行文化分析,提出儿童数字化阅读的价值诉求。最后,研究者针对调查所发现的儿童数字化阅读文化症候进行分析,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系统优化当下儿童数字化阅读的理念、路向和策略。 第一章介绍了本书的基本背景,梳理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明确了基本概念,并介绍了支撑本书的研究设计。 第二章为现状检视,研究者运用问卷法、非结构性访谈法、作品分析法抽样调查了全国6 个省、2 个直辖市的32 个自然班级的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通过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从整体层面来看,儿童数字化阅读的参与频度普遍化、热衷化,时空分布碎片化、分散化,价值偏好实用化、娱乐化,行为趋向游戏化、消费化;从个体层面来看,儿童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被”技术异化导致主体迷失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自我确认迷失的可能、与现实世界割裂的可能、人际交往阻断的可能、意义生成虚幻的可能和审美情趣扭曲的可能。 第三章和第四章为理论建构,研究者对儿童数字化阅读进行理论阐释。基本立论包括: 在人—技术—文化的统合视角下,数字化阅读是儿童的一种有灵性的文化生活方式。数字媒介是儿童阅读的场域,不仅具有一般场域的关系性、相对独立性和斗争性,而且具有自身所特有的中介性、低自主性和高强化性。媒介技术形态为儿童阅读提供基础性存在。媒介技术环境对儿童阅读发挥场效应。媒介技术演进是儿童阅读文化变迁的动力。媒介技术演进与儿童阅读文化变迁相互关联。当媒介技术进入数字时代,儿童阅读促进儿童文化生命成长的本质没有改变,数字媒介的技术优势是儿童数字化阅读能够有效实现的强力支撑。儿童数字化阅读具有文化开放性和文化制约性。本书以儿童发展为导向,论述了数字化阅读的应然价值,包括符号确认自我之真、观照生活世界之实、激扬主体间性之活、达至意义生成之善和体悟诗性逻辑之美五个方面。 第五章是在理论基础上对现实景况进行机理分析。研究者认为,儿童 在数字化阅读中主体迷失的根源包括三个维度。在主体性上,儿童强烈的原初性和极大的可塑性被过度开发,这是导致儿童与数字媒介过分亲密接触的天性基础;在技术性上,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价值理性的削弱导致数字化阅读背后的理性冲突;在文化性上,技术主体伦理精神的欠缺和教育系统制约力不足致使成人社会对儿童失范与失教。在厘清问题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本书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视角对儿童数字化阅读的场域进行深入检视,剖析多种文化因素对儿童阅读产生的作用。微观层面包括数字媒介的内容管理和使用方式;中观层面包括家庭成员的言行与引导、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同化、学校相应的管理与教育;宏观层面包括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导向、落实与监督。 第六章是对当下儿童数字化阅读进行系统优化的理念、路向和策略。研究者认为须树立的基本理念包括: 以儿童为本,回归数字化阅读的育人本性;以技术为用,促进人机交互走向人际对话,达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效融合;通过成人与儿童的平等对话,打好教育的“底子”;通过内容和方法的价值引领,用好文化的“筛子”,达成保护倾向与放任倾向的合理平衡。基本路向包括: 以培养批判性意识、重塑儿童主体性为目标;以发挥技术优势、加强文化制约为路径;以建设媒介—家庭—学校—政府共同体,形成支持合力为保障。基本策略涉及媒介、家庭、学校和政府四个影响儿童阅读的文化因子。要在设计、研发媒介时强化现代教育理论的融入,以人体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为指导,制作适合儿童生理结构的硬件设备,开发并不断调试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优质教育软件,操作上增设提醒机制,把握使用的适度性。家庭成员要注意自身言行,做好榜样示范,形成家庭氛围,主动参与亲子共读,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关注儿童阅读体验,及时调整策略,适度使用,多种方法引领儿童回归传统纸质阅读。学校要在课程建设中融入数字化阅读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传授儿童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推荐优质资源,联合多元主体共同对儿童进行过程性评价,有意识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形成家校共育。政府要大力扶持优质的数字化阅读资源建设,加强优质的数字化阅读资源宣传与推广,组织多层次培训,提高民众的数字化阅读素养,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形成机制,强化落实。 全国6 个省、2 个直辖市的3 2 个自然班级9 —1 4 岁儿童数字化阅读现状调查 透过外在文化表征剖析儿童在数字媒介场域中出现的问题 从关系向度和本体向度对儿童数字化阅读进行文化分析 提出当下儿童数字化阅读系统优化的理念、路向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