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春风文艺
原售价: 23.00
折扣价: 14.50
折扣购买: 昆虫备忘录/大作家的语文课
ISBN: 9787531356073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1.草木虫鱼鸟兽 雁 “爬山调”:“大雁南飞头朝西……” 诗人韩燕如告诉我,他曾经用心观察过,确实是这样 。他惊叹草原人民对生活观察的准确而细致。他说:“生 活!生活!……” 为什么大雁南飞要头朝着西呢?草原上的人说这是依 恋故土。“爬山调”是用这样的意思做比喻和起兴的。 “大雁南飞头朝西……” 河北民歌:“八月十五雁门开,孤雁头上带霜来…… ”“孤雁头上带霜来”,这写得多美呀! 琥珀 我在祖母的首饰盒子里找到一个琥珀扇坠。一滴琥珀 里有一只小黄蜂。琥珀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清清楚楚地 看到黄蜂。触须、翅膀、腿脚,清清楚楚,形态如生,好 像它还活着。祖母说,黄蜂正在飞动,一滴松脂滴下来, 恰巧把它裹住。松脂埋在地下好多年,就成了琥珀。祖母 告诉我,这样的琥珀并非罕见,值不了多少钱。 后来我在一个宾馆的小卖部看到好些人造琥珀的首饰 。各种形状的都有,都琢治得很规整,里面也都压着一个 昆虫。有一个项链上的淡黄色的琥珀片里竟压着一只蜻蜓 。这些昆虫都很完整,不缺腿脚,不缺翅膀,但都是僵直 的,缺少生气。显然这些昆虫是死了以后,被精心地、端 端正正地压在里面的。 我不喜欢这种里面压着昆虫的人造琥珀。 我祖母的那个琥珀扇坠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偶然形 成的。 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瓢虫 瓢虫有好几种,外形上的区别在鞘翅上有多少黑点。 黑点,昆虫学家谓之“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 二十星瓢虫……有的瓢虫是益虫,它吃蚜虫,是蚜虫的天 敌;有的瓢虫是害虫,吃马铃薯的嫩芽。 瓢虫的样子是差不多的。 中国画里很早就有画瓢虫的了。通红的一个圆点,在 绿叶上,很显眼,使画面增加了生趣。 齐白石爱画瓢虫。他用藤黄涂成一个葫芦,上面栖息 了一只瓢虫,对比非常鲜明。王雪涛、许麟庐都画过瓢虫 。 谁也没有数过画里的瓢虫身上有几个黑点,指出这只 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 科学和艺术有时是两回事。 瓢虫像一粒用朱漆制成的小玩意儿。 北京的孩子(包括大人)叫瓢虫为“花大姐”,这个 名字很美。 螃蟹 螃蟹的样子很怪。 《梦溪笔谈》载:关中人不识螃蟹。有人收得一只干 蟹,人家病疟,就借去挂在门上——中国过去相信生疟疾 是由于疟鬼作祟。门上挂了一只螃蟹,疟鬼不知道这是什 全彩印刷、高清大图,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课外阅读效率。拓展知识储备,提高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