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90
折扣购买: 红(精装珍藏版)(精)/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
ISBN: 9787213069642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春城忆广田 昆明素有春城之称。这个称号真正是名副其实的 。哪一个从外地来到这里的人,一下飞机,一下火车 ,不立刻就感到这里是春意盎然,**无限呢?我们 读旧小说,常常遇到“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 ”之类的句子。我从前总以为,这是小说家言,不足 信的,这只是用来描绘他们心目中的阆苑仙境的。然 而,到了昆明以后,才知道,这并非幻想,而是事实 。如果人世间真有阆苑仙境的话,那么昆明就是一个 。 我对昆明并不陌生,我来到这里已经有五六次之 多了。二十多年前,当我**次到昆明的时候,我立 刻就惊诧于这座城市风光之美丽,民风之淳朴。但是 ,我当时觉得,这里的街道还是比较狭窄的,铺的全 是石头;街旁的建筑物也比较古老,都是用木头建成 的。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边城”两个字,虽然我对 于什么叫“边城”也并不是十分清楚的。 但是,这里的自然风光之美毕竟是**可爱的。 谈到这里的自然风光,那真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五百 里滇池当然是名闻天下的。即如西山的巍峨,龙门的 险峻,圆通山的花潮,曹溪寺的元梅,黑龙潭的清幽 ,华亭寺的堂皇,筇竹寺的五百罗汉和孔雀杉,金殿 的铜瓦铜柱的大殿,大观楼的长联,省图书馆的收藏 ,所有这一切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屡见于古往今 来文人骚客的文章中,蔚为天下奇观。再谈到昆明以 及云南各处的茶花,那真可以说是天下无二。我们平 常见到的花,雄奇的很多,秀丽的也不少。但兼有二 者之长的,却***。“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秀丽固秀丽矣,但雄奇则有所不足。高树顶上的 槐花,雄奇固雄奇矣,秀丽则大为欠缺。兼有二者的 ,在印度我见到的有木棉花,在中国则是茶花。试想 在高大的树上开着碗口大的五颜六色的花朵,秀色夺 人眼目,姿态快人胸怀,绚丽多彩,宛如天空中一朵 朵云霞,我们这些生长在北国的只见过雄奇而不秀丽 ,或只秀丽而不雄奇的花朵的人,看到这一些,难道 能不为之惊叹不止吗? 倘若我们再登上龙门远眺,我们那惊叹不止的程 度决不会下于看到茶花。这里真称得上是天下奇景。 试闭目想一想,在壁立千仞的悬岩峭壁上,硬是用人 力一斧一凿,凿出了一条曲径、几座庙宇、许许多多 的对联、无数尊的神像,难道不感到简直有点不可思 议吗?这些对联*不是空话俗套,而是描写了眼前的 景色,抒发了人们登临的感*。“一径起细雨,千林 散绿阴”情景宛在眼前。“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 在水中央”把山高水长的景色描绘得具体生动。这只 能用到龙门,决不能移用到别处。所谓“水中央”当 然是指的滇池。 我们站在龙门*高处,俯瞰滇池,下临无地,五 百里滇池尽收眼底。风帆点点,烟水茫茫,稻田青青 ,堤岸长长。古人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我们站在这里,大有“波撼昆明城”之感。甚至 在水天渺茫中,我们仿佛还感到我们所在的龙门,都 在随着水波的滚翻而轻轻地震摇。这就不仅是“波撼 昆明城”,而是“波撼龙门巅”了。这还只是眼前的 景色。这里还有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比如孝牛泉的 传说,等等。*优美的还是关于龙门*高处那一个奎 星像的传说。这一座奎星像也同其他庙宇神像一样, 是**用石头雕成的。据说一个石匠用了毕生精力, 雕刻这一座神像。雕到*后,只剩下奎星手中拿着的 那一支笔了。也许是因为耗尽了精力,竟然失手把笔 凿断。他一时怒恨交加,纵身投下悬崖,以身殉艺。 不管这传说是真是假,不是对我们都很有启发吗? 这样的自然风光固然**迷人。这里的淳朴民风 迷人的程度决不下于自然风光。外地到过昆明的人都 会异口同声表示同感。我常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我不 但迷信相面,而且迷信相声(不是那个曲艺的相声) 。我相信,从一个人的方言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的性 格来。昆明的方言的声调透露出什么样的性格来呢? 透露的是:淳朴、正直、热情、忠厚。当我**次到 昆明来的时候,从本地人说话的声调中,我就得了这 样一个印象。以后我多次到过昆明,同本地人接触越 来越多,就充分证实了我的印象。许多大大小小的事 情,越来越证明我的看法颇有一些道理。前几天我在 宾馆里同一位老同志开玩笑,说到我的迷信。他经过 仔细地品味和考虑,竟然同意了我的看法。这就使我 颇有点沾沾自喜了。真的,到过昆明的人,同本地人 一接触,谁会不为他们那种诚悫淳朴的言谈举动所感 动呢?谁会不感到来到这座春城就像处在盎然的春意 中而怡然自得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就越来越喜 欢昆明,越来越爱昆明人了。 昆明风光之美丽,民风之淳朴,确实都是值得赞 美的,值得怀念的。但是昆明,也像全国各地一样, 曾经经*过一番剧烈的凄风苦雨。在风雨交加中,我 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有时候,特别是在失掉自 由的时候,也胡思乱想,想到自己平生美好的际遇, 想到所见所闻给我印象*深的人物和地方,其中当然 也有昆明。一想到昆明的风光和民风,脑海里立刻就 横七竖八地插上了一些茶花的影子、龙门的影子,耳 边也仿佛响起了昆明人说话淳朴的声音。但是紧接着 想到的就是: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与自己无缘了 。自己今生大概再也不会重新见到昆明了。我是多么 想念昆明啊! 但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快,凄风苦雨终于过去 了。我没有敢期望再见到的东西又见到了。对我来讲 ,简直像是一个奇迹:我现在又来到了昆明。我的那 种边城之感,在前几次来的时候已经消逝无踪。现在 看到的昆明是一座充满了阳光、花朵、诗情、画意的 春城,同全国各地一样,昆明在经过了一番磨炼之后 ,现在不是磨倒,而是磨炼得*美丽、*明朗、*生 动、*清新。我感到在这里太阳特别明亮,天空特别 蔚蓝,空气特别新鲜,微风特别宜人,树木特别浓绿 ,花朵特别红艳。到了春城,我自然而然地想到唐代 诗人韩翃的一首**的诗《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又是出我的意料,我在到昆明的当天下午带一位 年轻的同志游翠湖的时候,竟在那里举办的一个花展 和画展上看到有人用酣畅的书法书写的这一首诗。可 见昆明人也是把这座春城同这一首名诗联系在一起的 。我心里窃窃自喜。从此我又想到,昆明是一座有文 化的城,这里的人是有高度文化的人。你只要看一看 那些花盆上雕刻的字和画,甚至蒸*用的汽锅上的画 和字,就能够知道,这里文化水平是多么高了。 我来到这里,当然不仅仅是欣赏花盆上和汽锅上 的诗与画。我又到处去走了走。昆明的名胜古迹很多 ,我前几次来时,都已游遍,而且游了不止一次。但 是这些地方都是百看不厌的,我这次当然不会放过重 游的机会。我又游了龙门、华亭寺、太华寺、筇竹寺 、曹溪寺、圆通寺、珍珠泉、温泉等地,在所谓“天 下**汤”的泉水里洗了澡,而且还长途跋涉重游了 石林,到处风光如旧而胜于旧。我到处重温旧梦,颇 多感慨。在风雨飘摇中,这些古迹基本上没有遭到破 坏,这是十分令人宽慰的。特别是游圆通寺的时候, 我的感慨*是特别多。上一次来游时,大殿神像,完 整无缺,回廊清池,一片肃穆气象,颇有“曲径通幽 处,禅房花木深”之感。这次重游,寺院正在修缮, 到处零乱地堆着砖石,许多塑像都已不见。我一方面 慨叹那种罪恶的破坏,使我憎恨过去的那一些蠢事。 但是,另一方面,看到重新油漆彩绘的殿堂,我眼前 好像是乌云消尽,阳光普照,又对当前和将来充满了 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毕竟 是蒸蒸*上、光辉无量的,不是任何人可以破坏得了 的。我能不兴会淋漓、逸兴遄飞吗? 特别令我忆念难忘的是**京剧演员关肃霜同志 ,她主演了全本《铁弓缘》。我虽然看了几十年京剧 ,但对京剧却**是一个外行。不过外行也有外行的 优点,他没有框框,不懂得清规戒律,他能看出一般 内行人因囿于习惯而看不出来的东西。我自命就是这 样一个外行。我真是惊诧于她那技巧的纯熟,功力的 深厚,文武双全,唱做俱佳。在全国京剧演员中,像 她这样的人才,恐怕已如凤毛麟角,***了。以 半百之年,而且在饱经风霜之后,竟然还能达到这样 炉火纯青的水平,我们所有观看她演出的人无不啧啧 称扬,赞不*口,难道是偶然的吗?当我们上台感谢 她的演出时,她再三强调,自己演得不好。这种虚怀 若谷的精神,*使我们**感动。我上面再三讲到昆 明人情之美。据我了解,关肃霜同志不是昆明人,但 在昆明已经住了几十年,我现在把她也当作昆明人的 代表,我想昆明人和她自己大概都不会出来反对吧! 总之,所有这些风光之美,人情之美,这一次重 游昆明,我都已经充分地享*到了。我真是感到无限 的喜悦,无限的兴奋。在昆明短暂的停留,*子过得 简直像在天堂里一般。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总感 到好像缺少点什么,我感到有点不足、有点惘然、有 点寂寞、有点凄凉、有点惆怅、有点悲哀。古人的诗 说:“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我想改一改:“ 冠盖满昆明,斯人独已逝。”昆明就缺少了一个人, 这一个人在我前几次来昆明时,总是要见一面的。尽 管时间极短,但是情谊很深。我之所以常常怀念昆明 ,同他也是不无关联的。然而,这一次重来,他却到 哪里去了呢?我是多么怀念这个人啊!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李广田同志。他原名曦晨 ,不知从什么时候改名广田。我们在中学并不是同学 ,**次见面的情景,现在也回忆不清了。不知怎么 一来,我们就认识了。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他在北大 ,我在清华。距离虽然很远,但也时常见面。他有时 候从城内长途跋涉,到清华园去看我。相聚的时间不 长,我却是**喜欢他的。他的为人,正如他的诗文 一样,恳切真挚,朴素无华,真正是文如其人,或者 人如其文。后来,我离开祖国,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待了十多年。因为当时我们**和世界上都正是多事 之秋,我们没有能够通信。我回国以后,到了北京, 他不久也到了北京。碰巧我们俩都担任了北京一个中 学的校董。开会时又常常见面,一面叙旧,一面谈新 ,过了一段**愉快的*子。又过了不久,他调到昆 明在云南大学担任领导职务。我那时还没有到过昆明 ,只是从书本上和人们的口中知道昆明的情况,是所 谓“四时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容易引起人们幻想 的地方。曦晨这样一个人,到昆明这样一个地方来, 我觉得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我为他祝贺,也为 昆明祝贺。他调来昆明的第三年,我**次到了昆明 ,同曦晨见了面。一别三年,他乡音无改,衣着如旧 ,站在我面前的还是那一个恳切真挚、朴素无华的、 我多年见惯了的曦晨。我们都没有想到我们竟在万里 之外见了面,我心里真是**的高兴。以后,我几次 到过或经过昆明,又同曦晨见过几次面,都给我带来 了极大的愉快。有时候在报纸杂志上读到他写的诗文 ,也都感到异常的亲切。 然而,好景不长,上面已经提到的那一阵凄风苦 雨突然飞袭过来。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同曦晨都 失掉了自由。在那些暗无天*的*子里,我什么人、 什么事都不能想,当然也不会想到曦晨。不知怎么一 来,我竟然活了下来,又恢复了自由。由于一个偶然 的机会,我听到了他的噩耗。我当时并不怎么悲哀: 那种事情我已经听惯了,不以为怪了。我的心灵已经 麻木了。 **我又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这一座我 梦寐以求的春城。我重游了许多地方,重温了旧梦。 自然风光之美和人情之美越使我高兴,我就越惘然若 有所失,时时处处不禁悲从中来。那一个在我的记忆 中同这一座春城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人哪里去了呢?大 街上,我看到熙熙攘攘的行人。这些人都是好人,都 有愉快地自由地生存的权利,都有为祖国献身的权利 ,都有享*这一座春城的权利。然而我怀念的那一个 人就没有这权利吗?在林林总总的人群中为什么独独 竟少了那一个人呢?他同我岁数差不多,他是能够活 下来的。他热爱新中国,热爱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他 热爱生活,热爱这一座春城;他有一颗热忱的心,能 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手里有一支生花的 妙笔,他能够鼓吹升平,歌唱我们这一个太平盛世。 他曾经高歌: **似海, 盛世如花。 他是多么热爱这似海的**、如花的盛世啊!然 而,这样一个人到哪里去了呢?我也是热爱这似海的 **、如花的盛世的,但我只觉得茫茫大地,独缺此 人。我心灵里的空虚是无论如何也填补不起来的。我 感到寂寞、感到凄凉;为了他,我将永远感到寂寞、 感到凄凉。 我本来就是热爱这春城昆明的,现在又增加了一 个促使我爱的因素。这里是广田生活过的地方,工作 过的地方,他的遗骨又埋在这里。这就会使我的记忆 的丝缕永远萦绕在这一座美丽的春城周围。我将永远 怀念广田,永远爱这座春城。 1979年3月2* P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