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的禅趣(精)/中国思想史系列

思辨的禅趣(精)/中国思想史系列
作者: 熊逸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0.20
折扣购买: 思辨的禅趣(精)/中国思想史系列
ISBN: 9787559617200

作者简介

熊逸 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 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 代表作品 《王阳明:一切心法》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逍遥游?: 当《庄子》遭遇现实》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内容简介

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 波罗蜜法,授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 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寮三十余人,儒士三十余人 ,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 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 ,有所依约,以为禀承,说此《坛经》。 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 开篇是讲《坛经》的缘起。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 寺讲法授戒,韶州刺史(也就是今天的市长)韦据让慧 能的学生法海整理听讲笔记,以使慧能的宗旨可以在 以后代代相传的时候有个依据。 但是,事情才一开始,就难免令人起疑:许多人 都知道,禅宗不是讲究“不立文字”吗?为什么韦据 和法海他们还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搞一个会议纪要呢? 这事情越想就越让人觉得矛盾:如果我要学禅,该不 该去读《坛经》呢?如果读了,那么,按照“不立文 字”的标准来衡量,我显然是在缘木求鱼,可如果不 读《坛经》,只是找个老师来接受口传心授,我又怎 么知道老师教的就是正确的呢? 确实,在慧能之后,尤其到了宋代,禅宗的文字 越来越多,像著名的那些《景德传灯录》《碧岩录》 《五灯会元》之类的东西真没少写。很反讽的是,如 果不是借助于这些文字,我们又该从哪里来了解禅宗 呢? 铃木大拙曾经做过一个很诡辩式的调和之论:“ 不立文字”当然是对的,但是,要理解“不立文字” ,就必然需要很多文字。 铃木前辈这个说法当初真把我给唬住了,后来有 一天突然想到,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还可以说 ,戒酒当然是应该的,但要真正理解戒酒的意义,就 需要喝很多酒;或者,戒色当然是应该的,但要真正 理解戒色的意义,就需要荒淫无度?! 这道理细想一想倒也不错:只有酗过酒的人才知 道酒的危害,只有纵欲过度的人才更容易体会到“女 人不过如此”的真理。是的,对于一个爱吃苹果的人 来说,戒掉苹果瘾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狂吃苹果以至 于吃伤,下半辈子只要一想起苹果就立刻呕吐。骇人 的是,这个逻辑曾经真的成为某些佛门宗派的修行理 论。 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不立文字”,那语言要 不要立?假如唐朝时候就有录音、录像设备,慧能会 不会拒绝呢? 如果这问题不是我问的,而是别人来问我的,我 会按照禅宗历代祖师打机锋的风格这样回答“今天天 气哈哈哈”;或者诗意一些地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或者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高深莫测地伸出一根食指 。但既然问题是我自己问的,还是老实一些,按照普 通人的逻辑好了。汤用彤曾举了四个例子来证实“禅 宗史传之妄”,首先就把所谓“秘密相传,不立文字 ”给击破了,更推测说是慧能一系的后学们给自己争 1.《思辨的禅趣》向我们展示一个和普通人心目中迥然不同的佛学世界。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2.《思辨的禅趣》,熊逸带我们快快乐乐读一部《坛经》,一边拆开这部中国原创经典中大和尚们吹的牛,一边给我们普及佛教的原始教义。——罗辑思维创始人 罗振宇 3.信仰宗教的前提,是部分放弃理性。显然,这本书并不适合虔诚的佛教徒,而适合那些仍然对理性抱有足够的信心,并对世界抱有勇敢的好奇心的家伙们。 4.精装双护封,设计典雅精美。内文采用高品质进口纯质,手感顺滑,高级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