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8.96
折扣购买: 史事与史迹(孙宋孔蒋家族在上海)
ISBN: 9787532650187
九间楼与文定公祠 宋氏三姐妹的外祖母姓徐,据说是明末大思想家 、大科学家、天主教先驱徐光启的后裔。相传,徐氏 的一支为躲避倭寇之乱,从上海辗转落户浦东川沙。 原川沙城郊倪家宅的小伙倪蕴山,早年读过私塾,曾 在川沙镇中市街“徐记鞋铺”跟随徐承志师傅当学徒 。后来,倪蕴山在浦西受洗,成为一名华籍牧师。清 同治二年(1863年),徐家小姐徐玉花嫁给了倪蕴山 。徐承志和徐玉花,就是落户浦东川沙的徐氏后人, 因此宋家兄弟姐妹也许就是文定公徐光启的后裔。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上海 县城太卿坊徐氏祖宅。太卿坊位于城南,原为纪念明 代太常寺少卿沈瑜的牌坊。到了清同治年间,这座牌 坊已被毁坏而不复存在了,但“太卿坊”一直沿用成 为街巷名称,也就是今天的俞家弄。徐氏祖居苏州, 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致富 ,在上海城内购地建造了一座宅院。原先的徐氏祖宅 ,为典型的江南大户住宅,共三进,房屋百余问,有 后乐堂、遵训楼等建筑。祖宅大门朝南,设在太卿坊 ,即今俞家弄。进人大门后,为一条5米长的夹道,过 了夹道即前天井。再向北又是厅堂,即前客堂,是主 人会客的地方,通过客堂是中天井。再后面是后天井 ,中天井和后天井之间有裙房相隔。后天井北面就是 联排的楼阁,这里一般是小姐和其他女眷的用房。楼 阁北面就是乔家浜(后填没改筑为乔家路),辟有后 门。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考中进士,后 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与其显赫的官位相比 ,徐家在上海县城的宅邸根本不算豪华,一大家子人 住在里面甚至还不怎么宽敞。但据《明史·徐光启传 》记载,他“通籍四十年,室庐不改”,一直居住于 此,城内住宅从未扩建。徐家在大南门外康衢里另有 南北双园,是被徐光启用作种植甘薯的实验田。因此 ,双园又被称为“桑园”,意为徐光启植桑养蚕的场 所。如今,黄浦区小南门街道靠近陆家浜路还有一条 桑园街,就是原先徐家南园所在之地。 徐光启去世后,太卿坊祖宅由其孙徐尔爵等居住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破南京,江南一带 大户人家的奴婢乘势暴动,要求索回卖身契约,解除 奴役,甚至还殴杀及火焚主家,占据田产,散发钱粮 ,史称“江南奴变”。上海徐家也未能幸免,太卿坊 宅邸大部被焚毁,仅存最后一进。此后,徐氏家道中 落,祖产陆续变卖,后裔相继移居他处。劫后余存的 徐宅,为北部毗临乔家浜的联排楼阁,坐南朝北,呈 横列长条形,上下两层,九开间门面,俗称“九间楼 ”。在乔家浜填没前,徐氏祖宅沿浜筑有篱笆墙,并 在西首双开跨间以北造了一座木桥。木桥上建有廊屋 ,远远望去,好似跨越河浜的一座木屋。20世纪20年 代后,乔家浜、薛家浜相继被填没,居民沿乔家路设 门出入,原楼阁前筑墙封闭,太卿坊徐氏祖宅遂改旧